財富故事:專家變身老板
在眾人眼里,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億緯鋰能)董事長、總經理劉金成是典型的知本與資本相結合的掌門人。1964年出生、擁有博士學歷的劉金成算得上是首批創業板上市企業中為數不多的博士老板。
惠州是劉金成的福地,成就了劉金成的事業。正是在惠州,劉金成自己也完成了從專家到老板的跳越。
億緯鋰能成立之初注冊資本為300萬港元,成立9年間,經過9次增資,兩次股權轉讓,兩次資本公積金轉增股份形成目前的股權結構,到2009年上市前,公司注冊資本為6600萬元。
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本次發行前,由劉金成、駱錦紅夫婦分別持有50%股份的惠州市億威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威實業”),持有公司60.66%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此外,劉金成在本次發行前直接持有公司4.28%股份,駱錦紅在本次發行前直接持有公司7.17%股份。上述股份共計4759.43萬股。按每股18元的發行價計算,其所持股份對應市值為85669.74萬元。
其實,早在2001年,時任德賽能源副總經理的劉金成便與妻子駱錦紅以其親屬代持股的方式設立了直通公司,該公司與第三方合資設立了億緯鋰能的前身——惠州晉達電子有限公司。
2002年9月22日,晉達名稱變更為惠州億緯電源科電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緯電源”)。2005年4月10日,億緯電源董事會通過決議,同意直通公司將其所持億緯電源74%股權轉讓給億威實業。同日,直通公司與億威實業簽訂了《股權轉讓合同》。
2007年8月6日,劉金成和駱錦紅夫婦接手香港晉達持有的億緯電源26%股權。至此,億緯電源已由劉金成、駱錦紅夫婦全資擁有。
2007年8月21日,經營上已初具規模的億緯電源吸引了戰略投資者的眼光,公司也得以注冊資本溢價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從而使其注冊資本從1215萬元增加至1482萬元,劉金成和駱錦紅夫婦也得以實現了公司上市前的首次資本跳躍。公司出資額累計達到了4215萬元,扣除劉金成和駱錦紅夫婦原始資本1215萬元,資本增值率達246.91%。
其中,招商科技以現金1000萬元認購注冊資本89萬元;達晨財信以現金500萬元認購注冊資本44萬元。自然人同時也是該公司管理者的寧智平以現金1300萬元認購注冊資本116萬元;陳為強以現金200萬元認購注冊資本18萬元。
此時,劉金成和駱錦紅夫婦對億緯電源持股81.98%,外部戰略投資者持股18.02%。
2007年9月,億緯鋰能進行了公司上市前的首輪股權激勵。其中,劉金成將公司8.81%的股權分別轉讓給劉建華、郭峰等10位自然人;駱錦紅將公司1.08%的股權分別轉讓給于東生、康建清等23位自然人,轉讓價格均為1元。
2007年10月,億緯電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15日,億緯電源全體股東簽署了《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協議》,并于同日召開了億緯鋰能創立大會。
因為億緯鋰能實行了股權激勵,持股的公司管理層也因公司上市而大獲收益,近半數參與股權激勵的管理層人員將成為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如公司副總經理劉建華、公司董秘曾云分別持股216.44萬股和5.41萬股,按18元發行價計算的話,其對應市值分別為3895.92萬元和97.38萬元。
商業模式:競爭對手就是自己
作為專家型老板,劉金成領導下的億緯鋰能將中國一次鋰電池(尤其是鋰亞硫酰氯電池)帶入了一個新的高峰。劉金成親任“廣東省鋰電池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任一職,帶領一支由4名博士及多名碩士為首的研發團隊,攻克了鋰一次電池在研發和產業化過程中的種種難題,開發出國內首創的方形、幣式等特型鋰亞硫酰氯電池。
目前,公司已憑借在鋰亞電池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產品性能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優勢,成為這一細分領域的國內龍頭企業,成為中國最大、世界第五的高能鋰一次電池供應商。
“國內的競爭對手就是我們自己。”劉金成如是說。
公司項目保薦人紅塔證券姚晨航表示,公司的成長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從外部因素看,公司產品的主要下游行業包括智能電表、RFID、汽車電子等產業都有明確、快速增長空間;其次,從內部因素來看,公司具備了較強的創新能力,建立了完整的知識產權體系,并且已經擁有良好的市場基礎和地位。這些主要因素都決定了公司未來幾年能夠保持良好的成長性。
不過,相較于國外著名廠商而言,公司生產規模仍然較小,且由于自動化水平低導致產品的一致性與國際領先廠商還有一定差距。公司也直言,其生產工藝主要是半自動化作業,未能形成完全的自動化、產業化和規模化生產,在生產規模、產品的一致性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國際主流大客戶的需求。截至目前,公司產品在美國智能儀表用鋰亞電池市場占有率僅為3%-5%,歐洲市場占有率僅為2%。
近年來,盡管國內鋰錳電池廠商產銷規模快速增長,但是產品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在制造水平、品質的一致性、制造規模上都與國外品牌存在一定差距。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范圍內,高端鋰錳電池市場70%以上的份額被日本、德國的品牌占據。其中,法國SAFT、以色列TADIRAN合計占有全球鋰亞電池市場約80%份額,美國Ultralife占有9V鋰錳電池和軟包鋰錳電池市場約90%以上份額,三洋、松下、MAXELL、索尼、德國的VARTA等公司是高端鋰錳電池市場的主要領導者。億緯鋰能的市場份額僅占約3%-5%。
此外,劉金成自己也感嘆,鋰電池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行業技術人員相對稀缺,能否持續培養專業人才,研發并制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高附加值產品,對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機構視點:不可忽視的四大風險
盡管億緯鋰能已是國內高能鋰一次電池市場的領跑者,國泰君安研究員王稹仍提醒投資者不可忽視公司以下四大風險。
一是募投項目風險。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達產后,公司將新增鋰亞電池產能1800萬只,鋰錳電池2200萬只。募投項目使得產能產值擴大超過一倍。短期內公司鋰一次電池產品目前主要為智能表計等供貨,若公司產品下游市場需求發生不利變動,或市場開拓措施沒有得到較好的執行,公司可能面臨新增產能消化、盈利能力降低而影響凈利潤的風險。
二是技術不能持續保持進步的風險。前期依靠實現技術領先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取得快速發展,并保持盈利連續性和穩定性。如果公司最終不能實現持續技術進步,并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公司產品性能指標將會落后,成本優勢將會喪失,高附加值品種推出將會滯后,公司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將會被削弱。
三是應收賬款風險。近三年來公司應收賬款規模隨著電池產銷規模增長而快速擴大,由于客戶規模和群體的增大,并且下游智能表計的對高能電池的需求不斷增加,應收賬款賬期相應延長,導致應收賬款凈額明顯增長。
四是存貨風險。近三年來存貨規模從2006年末的4426.21萬元增長到2008年末的5007.78萬元,增長率為13.14%。與主營收入相比,存貨金額較多,也與公司銷售的季節性有關。由于存貨規模較大,若公司不能加強生產計劃管理和合理庫存管理,及時消化存貨,可能產生存貨跌價和存貨滯壓情況,從而給公司生產經營帶來負面影響。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