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_亚洲深夜福利在线观看_日韩高清三区_桃色av一区二区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政策法規 » 正文

淄博市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重點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發布時間:2017-2-10 來源:北極星節能環保網

日前,北極星節能環保網獲悉,山東省淄博市政府印發《淄博市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積極培育節能環保產業在內的五大戰略新興產業,鞏固提升化工在內的七大產業。其中節能環保產業提到,節能環保產品依....
日前,北極星節能環保網獲悉,山東省淄博市政府印發《淄博市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積極培育節能環保產業在內的五大戰略新興產業,鞏固提升化工在內的七大產業。其中節能環保產業提到,節能環保產品依托天璨環保、海潤環保、山東博潤等優勢企業,重點發展以膜材料與膜組件、耐高溫耐腐蝕的袋式除塵濾料和水泥行業用大布袋除塵器、電除塵吸塵設備等為主的環保材料、藥劑和設備;重點建設國Ⅴ高效凈化汽車尾氣的稀土催化劑生產線項目、城市污泥焚燒發電項目、DDBD工業異味氣體處理環保設備建設項目、石化工業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處置示范項目、高檔化纖濾料產業化項目、空氣凈化器開發及產業化項目、SCR脫硝催化劑項目等。節能環保服務。依托派力迪、科通生物等企業,加大節能環保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力度,重點發展水污染防治、碳捕捉、煙氣除塵和脫硫脫硝、垃圾處理處置等關鍵技術,發展環境服務業,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全文如下:

關于印發淄博市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文昌湖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淄博市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淄博市人民政府

2017年1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淄博市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工業是淄博立市之基、強市之本,是我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富民強市的重要源泉、生態淄博建設的重要抓手。為突破我市工業發展瓶頸,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工業強市建設戰略目標,重塑淄博競爭新優勢,特制定本規劃。

一、“十二五”時期工業發展情況回顧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工業經濟基礎實力提升。2011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雙雙突破1萬億元,成為山東省第3個、全國第16個工業經濟總量過萬億的城市。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10戶,完成總產值11696.8億元,是2010年的1.48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620.6億元、利稅1290.2億元、利潤738.6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1.51倍、1.33倍和1.32倍。

2.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15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1.8%,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18.6%?!笆濉逼陂g,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及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速增長,年均增速10%以上,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較2005年增長14倍。此外,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實施新一輪技改計劃,“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575.7億元,其中工業技術改造固定資產投資4624.5億元,占比82.94%。全市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比58.0%,較“十一五”末累計下降12個百分點,提前一年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

3.創新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15年,全市建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83家,數量居全省第3位;擁有院士工作站71個,數量居全省第1位;建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4家,其中國家級11家、省級示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家;含氟功能膜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實現全市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建設零的突破,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19家;建有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654家,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不斷完善。

4.兩化融合逐步深入。全市主要行業關鍵工藝數控率達到78%,規模以上企業ERP普及率達到82%,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處于全省領先地位。實施智慧園區、智慧醫療、云計算中心、“市民卡˙居民健康卡”等一批重點工程,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的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臨淄區成為首批省信息消費試點區縣,淄川建材城成為省首批智慧園區試點。

5.節能降耗成效顯著。2015年,全市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64%,較“十一五”末累計下降23.93%,完成“十二五”進度目標的146.7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65%,較“十一五”末累計下降32.52%,完成“十二五”進度目標的166.87%,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十二五”節能目標任務。

6.生產性服務業興起?!笆濉逼陂g,現代物流、工業設計、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傳化-金泰公路物流樞紐基地、中集-依廠匯中物流等一批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正式啟動,海旺達干散貨海運平臺、美旗石化交易物流信息中心等物流信息平臺上線運營;實施工業設計“111220”工程,山東工業設計研究院和齊魯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園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注冊成立淄博中意國際有限公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迅速,面向居民和家庭需求的多種信息終端接入的教育、醫療、游戲動漫類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日益豐富。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1.新興產業尚未形成支撐力。我市有一批發展勢頭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但基數不大、占比較小,且內部產品結構與傳統產業類似,終端產品少,整體上缺乏競爭力。創新資源匱乏,缺乏具備較強研發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和高層次管理、技術人才,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嚴重制約著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較濟南、青島、煙臺低10個百分點左右,支撐全市經濟增長的能力不足。

2.大企業帶動能力偏弱。企業“大而不強、強而不大”問題突出,優勢骨干企業數量偏少,大部分屬傳統行業,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沒有根本改變。過百億的企業只有7家,且多集中在冶金、基礎化工、煉油等行業。投資規模大、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偏少,缺乏有帶動力的新增長點。工業占全省的比重下降,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為8.65%,而2015年占7.91%,下降0.74個百分點。

3.能源資源環境剛性制約。煤炭消費量約占全省的11%,萬元GDP能耗1.32噸標煤,遠高于全國0.869噸、全省0.85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別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主要污染物排放超過環境容量。

4.園區建設水平偏低。受組群式城市結構影響,各區縣長期以來各自為戰,全市缺乏統一的產業布局規劃,導致產業布局散亂,園區專業化水平低。園區產業小而全、主導產業不突出、產業關聯度較低、入園項目整體層次不高,造成生產成本高、土地資源浪費、環境治理成本高等問題,制約工業轉型升級。

5.引才留才較難。我市高校、院所等創新資源相對缺乏,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薄弱。另外,受到就業機會、發展空間、地理位置和生活環境等因素影響,與青島、煙臺等城市相比,引進和留住高級人才的難度大,人才流入與流出的嚴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產業轉型升級。

二、總體思路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充分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借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制造2025”等發展機遇,搶抓山東省“兩區一圈一帶”戰略布局,挖掘我市工業基礎及資源稟賦優勢,圍繞市委、市政府“一個定位,三個著力”的總體要求和“十個新突破”的工作重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為主線,以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集約集聚為原則,加快實現新興產業主導化、傳統產業高端化,生產性服務業體系化,在工業總量保持全省第一梯隊的基礎上,實現工業轉型升級,建成工業強市,重塑淄博競爭新優勢。

“十三五”時期我市工業發展需遵循以下四項原則:

1.堅持創新發展的原則

強化創新意識,完善創新體系,健全創新機制,營造創新氛圍,把創新作為我市工業轉型升級的第一動力,不斷推動我市企業做強做優。大力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通過自主研發和引進吸收再創新,實現傳統產業的提質升級,扶持新興產業倍增發展,做大市場規模。通過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推動企業主動適應市場、技術形勢變化,保持企業競爭力;通過人才的吸引和培養,為創新提供智力支撐。

2.堅持開放發展的原則

順應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程度不斷深入的趨勢,結合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我國“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引資和引技引智并舉的原則,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國際及國內區域合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調動企業積極性,促進資源高效配置,提升企業競爭力。

3.堅持綠色發展的原則

堅持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綜合效益,建立健全資源高效利用機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深入推行清潔生產,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步伐。鼓勵研發和推廣使用節能減排和低碳技術,加快實施節能改造工程,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工業體系。加強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降低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培育服務主體,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支持技術裝備和服務模式創新,完善政策機制,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

4.堅持集聚發展的原則

著眼于提升土地等資源集約利用水平,加強園區規劃、城市規劃與產業規劃的銜接協調。依據產業特點不斷優化現有產業布局,通過產業集聚的方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集約化發展。打造產業基地,促進企業形成集群,企業間關聯緊密,區域內技術、產品上下游有機銜接,形成龍頭企業帶動、骨干企業支撐、中小企業配套的良性互動發展模式。

(二)發展定位

1.全國老工業城市和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引領城市

從全國范圍看,我市作為典型老工業城市,應走在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前列,定位于全國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引領城市。在全國率先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發展活力和動力;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不斷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以城區老工業區改造為重點,優化城市內部空間布局,完善綜合服務功能;以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為重點,推動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增強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引領全國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

2.全省工業發展第一梯隊

在全省范圍內,我市作為山東省工業發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十三五”期間,要進一步凝聚雄厚的工業基礎、齊全的工業行業門類、工業強市相關政策保障、創新驅動的工業發展動力等核心競爭力,持續鞏固在全省工業發展第一梯隊的地位。

3.全市富民強市重要源泉

從全市來看,工業是我市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全市的人才、技術、資本、裝備、品牌等優質發展要素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工業是全市富民強市的重要源泉?!笆濉睍r期,應堅持以工業的轉型升級引領整個經濟的持續發展;堅持以工業的輻射帶動提升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堅持以工業發展作為建設幸福城市的最大源泉,以工業提質增效保證群眾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三)發展目標

1.工業發展質量持續提升?!笆濉睍r期,全市工業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到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率達到22%,利潤和利稅增速分別達到8%和9%。

2.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十三五”時期,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工業創新體系日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進程加快,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到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2%,當年工業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1000件。質量競爭力水平持續提升,制造業主要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質量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強影響力的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數量達到100個以上。

3.產業結構持續升級。“十三五”時期,傳統主導產業普遍改造一遍,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倍增,產業邁上中高端水平,構建起新興產業先導、主導產業支撐、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結構。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0%,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速均達到10%以上。

4.產業布局持續優化?!笆濉睍r期,各園區產業定位明確,實現差異化發展,相關產業入園集聚,產業集約集聚水平不斷提升,形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差異發展新格局。到2020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80%以上。

5.兩化融合水平持續提高。“十三五”時期,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重點行業大中型企業兩化融合水平逐級提升,信息技術向工業領域全面滲透,傳統行業兩化融合水平整體提升。到2020年,綜合集成水平企業占規模以上企業比重達到60%以上,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80分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5%以上。

6.綠色發展水平持續提升。能源消費結構明顯改善,原煤實物消費量持續下降,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顯著下降,全面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四)發展路徑

1.新興產業主導化

以攻克關鍵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擴大產業規模,將新興產業打造成我市主導產業為主攻方向。積極通過政策規劃引導資源配置,促進人才、技術、土地、資金等稀缺要素向創新強、效益好、成長性高的企業傾斜配置;加快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增強企業創新活力;深化簡政放權改革,加強創業創新環境建設,營造濃厚創新氛圍;加大市場開拓力度,通過政策引導、實施標準戰略、運用電子商務、組建企業聯盟等途徑,加快創新產品市場推廣,全力拓展企業生存發展市場空間,擴大新興產業影響力。

2.傳統產業高端化

以提質增效,實現傳統產業高端化發展為主攻方向。對基礎扎實、質效下降的傳統優勢行業,通過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等技術改造手段,強化高端引領、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全面推進綠色制造、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桿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實現重點領域向中高端的群體性突破;對產能過剩、消耗較高、效益偏低的產業,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通過開拓國內外有效市場、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兼并重組、加強企業管理等手段,提高產能利用率,提升企業競爭力。

3.生產性服務業體系化

以從制造環節向前端的創意研發設計、后端的市場營銷、物流配送、售后服務延伸,推動產品結構升級,打造生產性服務業集群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建立完善工業設計發展支撐體系,實現世界設計資源在我市的集聚發展;發展供應鏈物流,構建循環周期短、交易成本低、存貨占用少、盈利水平高的網鏈式供應鏈,提高現代物流業發展水平;推動制造業服務化,鼓勵制造企業積極發展精準化的定制服務、產品全生命周期運行維護和在線支持服務,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變,爭取把我市打造成為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輻射區。

三、發展重點與實施路徑

(一)積極培育五大新興潛力產業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1)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形成10個核心產業板塊,建設100項重點工程,建成4大產業基地,形成總計過1000億級產業基地,產業規模超過2000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成為我市重要的新型支柱產業。

(2)產業布局

“十三五”時期,依托集成電路、儀器儀表、電子元器件、軟件四個省級信息技術產業園,重點將高新區、張店區、淄博經濟開發區、高青縣打造形成600億級、400億級、200億級、100億級產業園區各1個,形成優勢突出、特色明顯、有機互補、錯位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格局。

高新區以現有儀器儀表、MEMS、軟件等產業園為載體,發展儀器儀表、MEMS、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光伏發電、電池制造、機器人等產業。

張店區以現有電子元器件產業園、電子商務創新園、齊賽科技園為載體,發展智能電網、電子元器件、電力電子、電子商務、智能裝備、集成電路、動漫、信息系統集成等產業。

淄博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LED照明、智能電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電子商務等產業。

高青縣重點發展以物聯網為主的信息服務業,電子材料、電子商務等產業。

(3)發展重點

——集成電路和元器件。以山東強茂、齊芯微科、恒匯電子等骨干企業為龍頭,推動集成電路封測產業做大做強,以芯片制造和集成電路設計為突破,帶動集成電路封測和電子材料等產業鏈整體發展;推動氮化鎵、碳化硅等新一代半導體元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

——智能電網和電力電子。以淄博美林、山東計保、山東錦華等骨干企業為龍頭,推動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發展;重點發展動態無功補償裝置、智能高壓電能表、電力自動化調度等;發展電機節能裝置、汽車電子裝置、變頻家電等產業;發展高端陶瓷覆銅板等電力電子配套材料產業。

——MEMS和物聯網。以泰寶防偽、齊芯微科、山東城聯一卡通等骨干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陀螺儀、加速度儀等各類MEMS的產業化,推動以MEMS、RFID等新型傳感器為主的物聯網應用。實施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加快物聯網技術及產品的推廣應用,以應用帶動各類硬件研發和產業化推進;注重用市場吸引和帶動物聯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聚集,形成產業集群。

——LED照明及光伏。以淄博漢能、淄博光科等企業帶動,重點推動薄膜光伏發電和光伏發電工程建設。謀劃多晶硅、單晶硅、硅棒及硅切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光伏發電成套設備等新能源項目,形成較完整的光伏產業集群;發展LED及光伏產業,突破LED外延及芯片制造、測試封裝瓶頸,構建藍寶石襯底、外延片、芯片、封裝、智能控制應用為主的LED綠色光源產業集群。

——機器人和智能裝備。依托弗徠威、京宏智能、山東能行等企業,重點發展分揀機器人、焊接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碼垛機器人、機床上下料機器人、輕型機械臂等機器人本體領域及自動化生產解決方案;發展骨科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家用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產品;重點發展精密機床、高端醫療裝備、玻璃制瓶機械、自動化包裝設備以及自動控制系統等。

——智能儀器儀表。以信通電子、長征教育等骨干企業為龍頭,發展通信儀器、檢測與監測儀器、教育電子儀器等,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圍繞物聯網發展和應用需求,推進儀器儀表的智能化、網絡化、微型化。

——智能終端和整機制造。以物聯網、移動通訊、互聯網+等產業為核心,采用招商引進等方式,重點發展移動通信設備、智能家居、數字音視頻、平板電腦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大屏幕、觸摸型一體式車用、工業用、醫用等新型計算機等,積極發展相關周邊產品,帶動銅、鋁、碳纖維、塑膠顆粒、粘合劑等相關電子材料的生產。

——電池制造。在穩固發展我市鉛酸、鎳氫等傳統電池產業的優勢基礎上,發展鋰離子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產業。配套材料方面,正極材料重點發展磷酸鐵鋰、錳酸鋰、鈦酸鋰等,負極材料重點發展碳素材料等,鋰電池隔膜重點發展聚乙烯、聚丙烯微孔膜等。電芯方面,重點發展方形和圓柱形電池。電池模組方面,重點發展動力型、儲能型產品及配套的電源管理系統。

——電子商務。支持大中型工業企業建立具有行業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電商平臺,帶動行業電子商務發展。推動傳統商貿流通企業轉型升級,開設網上商城。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建設5個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打造1-2個交易額過百億的第三方平臺,培育10個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電子商務優秀品牌。

——軟件和信息服務。以兆物網絡、天利和、卓創資訊等骨干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互聯網+制造、智能裝備嵌入式軟件、智慧城市應用、信息咨詢服務和大數據及云計算等領域。

2.生物及醫藥產業

(1)發展目標

“十三五”時期,重點實施好“533133”轉型升級六大工程,即優化布局“一核四園五大醫藥健康產業園區”,重點發展“3大優勢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十三五”期間“38個重點項目(首批)”,“升搬12家企業(廠區)”,重點研發“30個新產品(首批)”,開展“3大領域招商引資”。重點培育2家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00億元的企業,1家年主營業務收入達60億元的企業,5家年主營業務收入達30億元的企業,3家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0億元的企業,力爭進入全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4家以上;醫藥制劑產品主營業務收入占制藥產品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60%;優勢產品產能和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同行業前三位產品達15個以上;培育年銷售額過億元的重點產品(系列)達30個以上;力爭到2020年,生物及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

(2)產業布局

“十三五”時期,加快建設高新區、沂源縣、高青縣、淄川區、淄博經濟開發區“一核四園五大醫藥健康產業園區”。

高新區以新華醫療、新華制藥為龍頭,重點建設以解熱鎮痛原料藥及制劑、醫療器械和制藥設備為主的高新區醫藥健康產業園區。

沂源縣以瑞陽制藥、山東藥玻為龍頭,重點建設以頭孢類原料藥及制劑、藥用包裝材料為主的沂源醫藥健康產業園區。

高青縣抓住創建首批“省級健康服務業創新發展試驗區”機遇,依托金洋藥業、富欣生物、僑牌集團、僑森醫療等重點企業,重點建設以生物制藥、醫療器械、藥用包裝材料、藥用輔料等為主的高青醫藥健康產業園。

淄川區依托金城醫藥、金城生物、魯維制藥等重點企業,重點建設以生物醫藥為主的淄川醫藥健康產業園區。

淄博經濟開發區瞄準國際、國內現代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方向,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積極創建省醫療器械質量檢測分中心,重點發展醫藥制劑、高端醫療器械、藥用包裝材料、保健品等產業及研發機構,建設淄博經濟開發區醫藥健康產業園區。

(3)發展重點

——化學原料藥及制劑。做強做精化學原料藥,大力發展特色、高附加值原料藥新產品。重點加快發展頭孢菌素和解熱鎮痛藥物兩條優勢產業鏈:以瑞陽制藥、新華制藥(新達制藥)、中化帝斯曼(淄博)制藥、金城醫藥、鑫泉醫藥為核心及關聯企業的頭孢菌素產業鏈,重點實現“酶法”生產頭孢原料藥、頭孢緩釋控釋新型制劑、小頭孢系列產品等關鍵技術新突破,打造全國知名的頭孢菌素產業基地;以新華制藥為龍頭,拉長以“五安”系列為核心的解熱鎮痛藥物產業鏈,打造全球最大的解熱鎮痛藥物產業基地。加快開發特色原料藥及制劑一條龍的新產品,增強發展新優勢。

——生物制藥。緊跟世界生物技術發展步伐,推動我市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引進生物技術和生物及醫藥產品。以瑞陽制藥、新華制藥、金城醫藥、金洋藥業等企業為依托,加強運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生化工程、酶工程及生物醫藥新技術,重點研發基因工程藥物和抗體藥物,在納米抗體、抗體藥物、病毒載體藥物以及抗體偶聯藥物領域加快新產品開發。重點加快發展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和維生素C系列產品兩條優勢產業鏈:以金城醫藥為龍頭的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產業鏈,重點發展下游制劑產品,打造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全國及亞洲第一品牌;以魯維制藥為龍頭的維生素C系列產品產業鏈,發揮產能和成本優勢,加快“一步法”工藝研究,發展維生素C下游制劑系列產品,打造全國知名維生素產業基地。

——中藥及天然藥物。以瑞陽制藥、世博金都、華洋制藥等企業為依托,深入開展中成藥二次開發和天然藥物研究,加強中藥提取、濃縮、過濾、純化精制等關鍵生產技術和程序控制技術的研究開發,重點培育療效確切、物質基礎清楚、作用機理明確、安全性高、劑型先進、質量穩定可控的現代中藥,發展高附加值的中藥配方顆粒,培育發展中藥化妝品和保健品產業;加強中藥知識產權保護,培育壯大瑞陽制藥、世博金都、榮昌制藥(淄博)、華洋制藥、亞大制藥等企業的中藥及天然藥物產品優勢;加快國家新藥西紅花片、紅花黃色素膠囊、產后逐瘀膠囊等制劑產品注冊與產業化進程,做大葛根素原料、葛根湯顆粒、氣血雙補丸、六味五靈片、祛濁膠囊等潛力品種。

——保健品。抓住國家開放保健品產業重要機遇,推動新華制藥、瑞陽制藥、齊都藥業、金城醫藥、榮昌制藥、圣海保健等優勢制劑企業加快系列保健品開發,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現代保健品、中藥保健品,做精做強新華制藥魚油、圣海系列保健產品等。

——醫藥中間體。立足做強做精醫藥中間體,加快新華制藥、金城醫藥、鑫泉醫藥、未名生物等企業相關類別產品的升級換代,重點發展與主導原料藥相匹配的高端醫藥中間體產品,加快推廣用“酶法”替代“化學法”醫藥中間體側鏈生產技術,實現節能減排,提高產品質量;提升頭孢類醫藥中間體的優勢,建成全國規模最大頭孢類醫藥中間體生產基地;做精做強AE活性酯、頭孢他啶側鏈酸活性酯和頭孢克肟活性酯、呋喃銨鹽等頭孢類醫藥中間體產品;加快氨曲南、頭孢唑啉酸、頭孢噻肟酸和他唑巴坦酸、舒巴坦酸系列酶抑制劑產業化進程。

——醫療器械和制藥設備及耗材。抓住國家加強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和加快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重大機遇,瞄準世界前沿趨勢,加強培育壯大醫療器械和制藥設備及耗材領域相關產品發展優勢。以新華醫療、中???、安得醫療、科創醫療和新馬藥機等企業為依托,鞏固提升醫用放射診斷與治療設備、醫用消毒滅菌設備、高端制藥設備、血漿處理和病毒滅活類新產品的技術和市場占有率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加快發展醫療器械、制藥裝備和醫療服務三大產業。加快開發放療及影像、體外診斷、透析設備、生物材料等新產品;加快感染控制整體方案、口腔診療整體方案、生物制藥驗證平臺等產業化步伐,提升制藥裝備集成供應能力;積極布局3D打印、醫療機器人、醫療云計算等領域,實現醫療器械和制藥設備及耗材向高端結構優化升級;壯大醫療服務產業,加快開發血漿處理和病毒滅活類新產品、無痛高壓給藥裝置新產品產業化進程;加快新型高效安全防回血輸液技術研究與開發。

——藥用包裝材料及藥用輔料。立足我市藥用玻璃包裝產業市場占有率和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優勢,加快由“傳統”產業向“高端”產業邁進,加大國際市場開發力度。以山東藥玻、恒舟鋁塑、民康藥業、赫爾希等企業為依托,鞏固鈉鈣玻璃模制注射劑瓶、高檔輕量棕色藥用玻璃瓶、藥用丁基橡膠塞、藥品包裝PTP鋁箔和SP復合膜等優勢產品;開發緩釋纖維素植物空心膠囊、緩釋充液膠囊、腸溶性膠囊等新型高檔藥用輔料,進一步提升藥包材產品結構檔次;加快中性硼硅藥用玻璃瓶、非PVC藥用包裝共擠膜材料等新產品的開發;加快預灌封注射器配套生產設備技術研究、多規格預灌封注射器產品產業化進程,提高市場占有率,打造亞洲最大的預灌封產業基地。

3.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1)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40%以上,達到1000億元。

(2)產業布局

“十三五”時期,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重點圍繞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聚集區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聚集區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聚集區主要依托淄川區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博山區白塔鎮板簧制造基地;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聚集區主要依托高新區先進制造產業功能區、淄博經濟開發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

(3)發展重點

——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以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淄博高效電機及業產業化園區(博山)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鏈為依托,建設電動汽車工業園,打造整車制造與零部件加工相呼應的產業格局。在整車制造領域,以唐駿歐鈴、國金汽車為龍頭,推進電動車高端化進程,在速度、續航能力以及多樣化功能等方面進一步提升;豐富電動車產品類型,積極研發和生產電動轎車、環衛車、物流車、巡邏車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北汽、比亞迪等知名整車企業落戶;鼓勵新能源汽車企業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通過戰略收購、兼并重組等方式進一步轉換經營機制,促進產業升級。在零部件加工領域,以華普電機、申普交通、休普電機等企業為依托,加快電動汽車用配套電機及控制器和分體式直流無刷電機及控制器的研發,突破ABS/TCS控制系統、AMT變速器控制器、車輛控制器及控制策略與軟件系統等關鍵技術,進一步提升純電動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PS)和控制器、動力總成控制器、驅動電機系統的技術水平,促進電動公交、電動出租車以及充電樁等相關服務業的發展。

——智能裝備及機器人。圍繞《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主攻方向,充分發揮我市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創新推進應用聯盟的帶動作用,鼓勵骨干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試點工程,建設智能車間和工廠,積極培育發展一批行業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基礎零部件領域,以紐氏達特、山博電機、華普電機、華泰軸承、強大集團等企業為依托,加快開展精密減速機、伺服電機、精密軸承、高強度螺栓、液氣密元件及系統等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在機器人制造領域,重點發展分揀機器人、焊接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碼垛機器人、機床上下料機器人、輕型機械臂等機器人本體及自動化生產解決方案,大力發展骨科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產品;在智能制造成套設備領域,重點發展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設備、建材制造成套設備、自動化物流成套設備、智能化紡織成套設備等產品,加快制藥裝備生產線、全伺服玻璃器皿裝備生產線、全自動汽車板簧生產線、高檔數控機床的研發生產。在應用領域,積極推動100家企業開展“機器換人”,推動實施生產線數字化改造,建設自動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在培訓領域,充分發揮山東理工大學、淄博職業學院等院校和培訓機構的人才、技術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指導、人員培訓等工作。

4.新材料產業

(1)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新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0億元。

(2)產業布局

“十三五”時期,新材料產業打造“一核四區”布局。“一核”:以高新區為核心,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功能玻璃及玻纖材料、金屬材料等領域,打造全市新材料產業研發中心聚集區?!八膮^”:以東岳氟硅材料產業園、新型氟硅材料產業園(高青)為依托重點發展氟硅材料;以齊魯化工區為依托重點發展聚氨酯、烯烴新材料及芳烴新材料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以淄川新材料園區、周村區為依托重點發展高端耐火材料等無機非金屬材料;以臨淄區稀土新材料產業園區為依托重點發展稀土材料。

(3)發展重點

——化工新材料。以齊魯化工區“一區四園”、東岳氟硅材料產業園和新型氟硅材料產業園(高青)為載體,依托齊魯石化重點發展通用樹脂改性材料和專用料、工程塑料和塑料合金、合成橡膠、塑料制品等;借助飛源集團氟硅上游產品優勢,依托東岳集團產業配套優勢和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優勢,延伸氟硅產業鏈條,在鞏固新型制冷劑、聚四氟乙烯等產品國內優勢地位的同時,繼續建設膜材料工程中心和生產基地,圍繞新能源、新環保對氟硅材料的需求,加大有機氟、有機硅下游產品開發力度,形成多品種、系列化、規模化,占領行業制高點;依托華安新材料,重點發展新一代環保制冷劑,拉長氟化工產品產業鏈條,提升氟產品品質和聚氟化工產品生產水平;依托藍星東大、一諾威重點發展聚氨酯產業鏈,在鞏固聚醚、預聚體等傳統優勢的同時,打通或引入環氧丙烷環保新工藝,加大聚氨酯下游產業的開發;依托海力化工,做大做強ABS、尼龍6、尼龍66等產品,完善聚酰胺產業鏈條;依托魯華泓錦、齊隆化工碳五碳九產業規模和技術優勢,提高原料分離及產品綜合資源利用率,大力研發碳五碳九下游精細化工產品生產技術,實現由大宗向高端的轉變。

——功能玻璃及玻纖材料。依托金晶集團、中材龐貝捷、耀微玻纖、卓意玻纖、新力玻纖等優勢企業,加快離線Low-E玻璃與在線Low-E玻璃工藝、技術、裝備研發及產業化,做大做強鋼化玻璃與夾層玻璃。強勢推動太陽能玻璃快速發展,鞏固超白浮法玻璃市場領先地位,發展TCO導電膜玻璃市場,逐步發展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玻璃纖維向深加工領域轉型,重點發展電子紗、風電用高模量玻璃纖維、超細玻璃纖維針基布,以及純玄武巖針刺氈、PPS和PTFE復合濾料、炭黑行業專用濾袋、PTFE濾料、PTFE覆膜濾料等。重點抓好LOW-E節能中空玻璃項目、汽車節能玻璃生產項目、袋式除塵用改性超細纖維復合過濾材料項目、玄武巖纖維紗及布項目、高性能電子級玻纖薄布項目等重點項目的建設。

——先進陶瓷和陶瓷新材料。著力解決重點基礎材料產業面臨的產品同質化、低值化等共性問題,推進重點基礎材料產業的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實現重點基礎材料產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綠色高效低碳生產,提升我市陶瓷新材料產業整體競爭力。重點以國家工業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托,完善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步伐;創建國內一流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檢測平臺、標準及信息平臺、工程化研究及驗證平臺;依托硅苑科技、中材高新、淄博工陶等企業,做精現有產品,主要包括熔融石英陶瓷制品、微晶耐磨氧化鋁陶瓷制品、氧化鋯陶瓷、碳化硅陶瓷、高壓電瓷等產品,對現有生產線進行工藝流程改進,進一步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機械化水平。對模具、生產工藝進行優化改進,降低原材料消耗浪費,研究開發高效、節能、高精度的后期冷加工技術;研發一批應用于新能源、新環保等領域的新產品,圍繞高溫氣體凈化行業、水處理等行業,研究開發功能性脫硫脫硝陶瓷膜材料、煤矸石制備煤層氣井用低密高強壓裂支撐劑等產品;突破一批關鍵技術,主要包括高性能、高純度粉體制備技術,催化劑與陶瓷膜耦合一體化制備技術,大尺寸、高性能片式陶瓷批量化低成本生產技術,氧化鋁、氧化鋯異形結構件的注凝成型制備技術,水基非塑性漿料的注射成型技術等。

——高端耐火材料。依托魯陽股份、魯中耐材、山東耐材、淄博工陶、磊寶鋯業、淄博嘉騰等骨干企業,做大做強鎂鋁尖晶石復合免燒保護管、金屬連鑄中間包板坯耐材、超高壓等靜壓成型高致密鉻磚、玻璃窯爐供料道用燒結α-β氧化鋁磚等新型鋼鐵行業耐火材料、高檔玻璃熔鑄耐火材料;積極發展不定型耐火材料、石油/頁巖氣壓裂支撐劑、精密鑄造材料、剛玉莫來石制品、紅柱石制品、鋼鐵消耗耐火制品、滑板磚、氮化物制品、特殊耐火制品;鞏固發展陶瓷纖維摩擦材料、氧化鋁纖維針刺毯等綠色新型耐火材料。重點建設高堿觸控玻璃用功能陶瓷新材料項目、鎂鐵鋁尖晶石磚生產線項目、石油/頁巖氣壓裂支撐劑項目、硅鎂質及熔斷石英新型耐火材料生產線項目、陶瓷纖維制品產業升級項目等。

——人工晶體材料。扶持科恒晶體、晶鑫晶體、薩菲爾晶體等龍頭企業,面向光伏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加強應用開發,重點在大尺寸高質量非線性光學晶體LBO、藍寶石晶體及襯底、壓電晶體、閃爍晶體等領域做大做強。重點抓好藍寶石晶體材料生產線項目、2英寸氮化鎵單晶基片項目等建設。

——新型膜材料。依托華夏神舟、正華隔膜等優勢企業,著力在國家重大需求的水處理膜材料、特種分離膜材料、離子交換膜材料領域解決產業化關鍵技術難題,重點培育發展氯堿離子膜、燃料電池隔膜材料、PVDF超濾/微濾/納濾膜、鋰電池隔膜、ETFE建筑膜、超耐候性綠色大棚膜、太陽能/風能儲能電池膜、太陽能電池封裝膜、氣體分離膜、電器保護膜、防水透氣膜等產品,抓好氯堿工業用全氟離子膜項目、功能膜用聚偏氟乙烯(PVDF)樹脂項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片及其復合管道等下游產品項目建設。

——稀土材料。依托包鋼靈芝稀土、加華新材料等企業,重點發展永磁電機、核磁共振以及新能源汽車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拋光材料、稀有金屬電子靶材、汽車尾氣催化劑用高性能稀土催化材料、液晶顯示器背光源(LED)及特種光源用稀土發光材料等。優先發展滿足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設備、汽車等應用要求的輕質高強度稀土鎂合金、稀土鋁合金材料,工程機械用耐磨特種稀土鋼,空調及電工用稀土銅合金材料及器件。重點抓好高分散窄跨距納米級稀土拋光粉生產項目、電子用環保靶材項目、稀土鎂合金材料項目、絕緣耐磨抗氧化特種合金材料項目建設。

5.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產業

(1)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000億元。

(2)產業布局

“十三五”時期,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一核多區”布局?!耙缓恕保杭匆愿咝聟^為核心發展太陽能、先進環保產品、節能環保服務產業;“多區”:即核電裝備以臨淄區、博山區為重點發展區域,風電裝備及配件以淄川區、高青縣為重點發展區域。

(3)發展重點

——生物質能及低密度能源利用。以淄柴新能源、森源秸稈能源開發、騰飛生物質、浩源生物質能等企業為依托,充分利用農村秸稈資源量大、面廣、利用價值高的優勢,以秸稈的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為主攻方向,推進生物質替代燃料工程,合理推進秸稈發電和秸稈纖維乙醇燃料應用。重點開發利用生物質氣、煤層氣、高爐煤氣、沼氣等能源,為用戶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個性化能源系統,實現煤層氣、沼氣、高爐煤氣、焦爐煤氣、煤氣爐發生氣、生物質氣等發電和余熱綜合利用。重點建設可再生能源利用系列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基地,著重抓好生物質發電項目等建設。

——太陽能。在光伏領域,發揮淄博漢能、光科太陽能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快推動薄膜太陽能高端裝備和生產線建設,適時發展異質結等高效光伏電池技術,探索智能化光伏新產品、新技術,推動企業向光伏發電系統建設、運維等下游領域拓展,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建設。引導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基板用超白玻璃、太陽能半導體配套元器件等產品。謀劃多晶硅、單晶硅、硅棒及硅切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光伏發電成套設備等新能源項目,形成較完整的光伏產業集群;在光熱領域,積極開發標準化、通用型太陽能熱水系統組件,重點發展高效太陽能真空機熱管、高溫集熱金屬管、太陽能熱水器等,研發太陽能采暖、制冷系統。

——風能。發揮我市機電裝備產業優勢,提升風電技術裝備水平,加強上下游關鍵零部件業務發展,以風電配套關鍵零部件制造為主,發展風力發電機、塔架、風葉、主軸、機械傳動、運行控制、風機變頻、輸變電機組、葉片防護涂料等關鍵配套件,增強大型風機整機和齒輪箱、主軸軸承、變流器等關鍵零部件自主發展能力。利用我市南部山區風力資源優勢,重點推進天潤淄川摘星山、國風沂源、華電淄博沂源徐家莊等項目建設;利用我市北部黃河沿岸風力資源,重點推進磁風發電項目建設。

——核電裝備。充分發揮我市在泵產業和新材料產業的優勢,依托華成集團、長志泵業、碩博泵業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核電上充泵等二、三級泵,并逐步研究冷卻水泵、冷卻再循環泵等核電主泵相關技術;發展核電站用鉛酸蓄電池、氧氯化鋯核電材料、壓力容器、鈦材料換熱器和鋯及鉿材等特色優勢產品。

——節能環保產品。依托天璨環保、海潤環保、山東博潤等優勢企業,重點發展以膜材料與膜組件、耐高溫耐腐蝕的袋式除塵濾料和水泥行業用大布袋除塵器、電除塵吸塵設備等為主的環保材料、藥劑和設備;依托美陵集團、派力迪、山東博潤、山東義升等企業,重點發展小區生活污水處理及回收利用成套設備、工業廢水及高濃度毒性廢水處理設備,異味及惡臭氣體處理設備,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備、污泥處理設備、醫療垃圾處理設備、煤氣發生設備等環保設備;依托唯億污泥、騰飛生物質等企業,發展農村生活垃圾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圍繞傳統電機、汽輪機、抽油機等高能耗設備,依托山博電機、科匯電氣、華普電機等企業,重點開發新型高速動力機械系統、高效節能電機、大功率交流伺服電動機、高效節能型開關磁阻電機及其交流變頻控制系統、雙井頭節能抽油機、高效節能汽輪機等節能設備;重點建設國Ⅴ高效凈化汽車尾氣的稀土催化劑生產線項目、城市污泥焚燒發電項目、DDBD工業異味氣體處理環保設備建設項目、石化工業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處置示范項目、高檔化纖濾料產業化項目、空氣凈化器開發及產業化項目、SCR脫硝催化劑項目等。

——節能環保服務。依托派力迪、科通生物等企業,加大節能環保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力度,重點發展水污染防治、碳捕捉、煙氣除塵和脫硫脫硝、垃圾處理處置等關鍵技術;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發展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環境服務業,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抓好齊城污水處理廠項目、高青縣農村生活垃圾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設項目等項目建設。

(二)鞏固提升七大傳統支柱產業

1.化工產業

(1)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00億元(含化工新材料),利稅780億元,利潤380億元;在規模以上化工企業中,90%以上企業實現生產過程DCS控制;爭取新創建國家級企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1-2個,省級企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5-10個;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品比重達到7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的主要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點企業達到國際水平。

(2)產業布局

“十三五”時期,化工產業主要集中在齊魯化工區“一區四園”集群集聚發展,包括齊魯化工區齊魯產業園、齊魯化工區金山產業園、齊魯化工區湖田產業園、齊魯化工區馬橋產業園、齊魯化工區東岳氟硅材料產業園等專業園區。

(3)優化方向

——石油化工。按照“立足骨干、控制總量、貫通首尾、改造提升、高端終端”的總體思路,圍繞金誠石化、匯豐石化、清源集團、鑫泰石化等骨干企業,貫通原油直購和加油站終端建設兩個關鍵環節,適當控制原油加工量,加快煉化一體化進程,加快引進國內外高端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技術,實現煉油企業由原材料加工型向中高端產品和后續精細化工產品的轉變。提高油品品質,依托重點企業,積極對接國Ⅴ標準,推進S—Zorb裝置的應用,降低汽油硫含量。支持清源石化等企業提高潤滑油品質,加快“三類基礎油”的研發與產業化進程,促進煉油向高端化方向發展。鼓勵鑫泰石化等企業加快白油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以滿足醫藥、食品、塑料、橡膠等行業的需求;提升技術工藝水平,積極推進高壓加氫、催化汽油選擇性加氫脫硫技術等先進加氫工藝的研發和應用,引進EDV濕法洗滌煙氣處理工藝進行脫硫、脫硝、除塵,實現清潔生產;向下游產品延伸,支持藍星東大等企業,重點發展聚酯、聚醚多元醇、環氧丙烷等產品,加快直接氧化法環氧丙烷生產技術(HPPO)及產業化,并積極開發高性能、高附加值聚氨酯中間體、助劑及終端產品。

——精細化工。發展塑料助劑。依托藍帆集團、慧科助劑等企業,對接在玩具、建筑材料、汽車配件、電子與醫療部件等領域的需求,積極推進鄰苯類增塑劑向環保增塑劑、無毒增塑劑、生物降解增塑劑轉型;依托開泰石化、淄博華星、沂源瑞豐等企業,重點發展抗沖改性劑MBS和丙烯酸酯類抗沖改性劑ACR。加快發展醫藥農藥中間體。依托東佳集團,重點發展氯化法高檔鈦白粉產品;依托鑫泉醫藥等企業,重點研發抗生素中間體,以及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農藥中間體。推進催化劑產品研發與生產。依托齊魯科力化工、齊魯華信、大齊化工、中石化催化劑齊魯分公司等企業,加大對煤化工催化劑、清潔燃料催化劑、芳構化催化劑、分子篩與催化裂化催化劑、氣體凈化催化劑、飛機尾氣處理技術的研發力度,重點推進高效一氧化碳耐硫變換催化劑、硫磺尾氣及制氫原料加氫催化劑、烴類蒸汽轉化制氫新型高效催化劑等項目。發展水處理劑和橡膠制品助劑等產品。在水處理劑領域,主要發展絮凝劑、阻垢分散劑、殺菌除藻劑、緩蝕劑等產品;在橡膠制品助劑領域,主要發展硫化劑、硫化促進劑、防老劑、抗氧劑等產品。

2.傳統裝備制造產業

(1)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傳統裝備制造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150億元;培育主營業務收入過50億元企業1家,過30億元企業3家,過10億元企業10家;力爭大中型企業全部建立技術研發中心或技術研發機構,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3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50個,研發人員比例達到10%,重點骨干企業的技術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3.5%以上,企業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1倍,重點領域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累計獲得國家、省首臺套技術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80項;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率達到95%,骨干企業ERP系統普及率達到100%,MES等現代化管理手段廣泛應用;積極推動150家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工作。

(2)產業布局

“十三五”時期,傳統裝備產業重點圍繞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聚集區、機電及泵類產業聚集區、石油化工裝備產業聚集區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聚集區主要依托淄川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博山區白塔鎮板簧制造基地;機電及泵類產業聚集區主要依托博山區機電泵類產業基地,涉及產業鏈有泵類產業鏈、電機及傳動裝備產業鏈;石油化工裝備產業聚集區主要依托臨淄區石油化工產業功能區。

(3)發展重點

——基礎零部件。發揮我市機械零部件產業優勢,在基礎材料、基礎制造工藝、機械基礎件等方面充分發揮企業自身優勢,加快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結合,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尋求新突破。重點圍繞微型電機、車輛電機、風機、精密減速機、齒輪、磨料磨具、曲軸、高強度螺栓、活塞、彈簧、輪轂、精密軸承、焊接材料等產品,走“專、精、特、新”的發展之路。

——汽車。發揮現有汽車產業基礎優勢,以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建設為依托,盡快實現以唐駿歐鈴、國金汽車為龍頭企業的汽車新項目建設投產達效,如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項目、與瑞士布赫公司合作項目、沃德汽車模具項目等。推動與國內外大企業集團的合作,重點在新型載貨車、環衛車、消防用車、專用車、改裝車等產品領域取得新的進展,帶動和推進汽車零部件產業向專業化、規?;⑵放苹l展,提升整車及零部件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形成20萬輛電動汽車、10萬輛輕中型卡車、5萬輛特種專用車輛汽車產業基地。

——船用發動機及船舶配套。以淄博柴油機、火炬能源、大亞金屬、萊鋼錨鏈、生建重工、智匯蠕墨新材料等企業為依托,大力發展船用發動機、蓄電池、船用錨鏈、港口起重機械以及其他船舶部件。淄博柴油機、火炬能源要充分利用工業園建設項目的機遇,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按照集團化發展戰略,建立多格局、多領域、多品種的產品類型。萊鋼錨鏈要積極發展海洋系列泊鏈,不斷增加產品種類和擴大產品應用領域。大亞金屬要進一步在鑄鋼件的鍛造和精加工領域拓寬產業鏈,實現整體高端配套。生建重工和智匯蠕墨新材料要以港口起重機械為重點,研發港口機械及配套產品,拓展服務空間。

——泵。充分發揮“中國泵業名城”的優勢,以博山區機電泵類產業基地、淄博市泵類產業創新鏈為依托,圍繞華成集團、顏山泵業、碩博泵業、長志泵業等骨干企業,通過發展泵類機組與成套設備,形成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優勢,帶動相關配套件產業協同發展。以發展大型真空泵、高壓潛水電泵、核電用泵、化工泵、長輸管線泵、渣漿泵、脫硫泵、耐腐蝕泵等為重點,加快產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專業化、成套化發展,并在軍工、核電、救災等領域市場開拓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電機。電機是我市機械工業重要的傳統產品,產品品種較為齊全。以博山區機電泵類產業基地、電機及傳動裝備產業鏈依托,圍繞山博電機、科匯電氣、華普電機、休普電機、得普達電機、京科電氣等重點企業,加快發展大功率交流永磁伺服電機、高性能齒輪減速電機、特種微電機、車輛電機、高速電機、開關磁阻電機、新能源汽車電機等產品以及與電機配套的電機控制系統,加快電機產業向高端化、節能化、智能化發展,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

——農業機械。依托巨明機械、亞豐農機等企業,找準自身定位,優化產品結構,重點發展大功率拖拉機、自走式大豆聯合收割機、大型多功能聯合收割機、根莖類作物收獲機械、免耕播種機等產品,提高產品的效率和可靠性。

——石油化工裝備。以美陵集團、萬昌化工設備、弘揚石油設備、旺泰機械等企業為依托,以開發高效節能換熱器、節能環保型催化裂化煙氣脫硫設備、新型高性能涂覆材料反應釜、新型石油化工裝備為重點,加快產品的模塊化和成套化,為用戶提供集設計、制造、安裝、服務于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實現制造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有條件的企業要關注頁巖氣開采的技術進展,著手研發相關裝備及配套產品,快速進入市場。

3.建材產業

(1)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建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3%。

(2)產業布局

嚴格控制生產總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檔次,提升建材產業配套及技術水平,打造國內建陶行業高端品牌。壓縮水泥產能,發展新型節能建筑材料。“十三五”時期,建材產業主要集中在淄川區、博山區和高新區發展。其中,淄川區以建筑衛生陶瓷為主;博山區和高新區重點發展平板玻璃和玻璃深加工制品,著力將高新區打造成國家級功能玻璃生產基地。

(3)優化方向

——水泥制品。推進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的應用。依托山水水泥、龍泉管道、東華水泥等企業,以節能高效、環保綠色為發展重心,重點突破高能效低氮預熱預分解及燒成技術,高效節能料床粉磨技術,原料、燃料均化配置技術,數字化智能型控制技術,廢棄物安全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技術,新型低碳高標號水泥熟料生產技術,高性能高效率濾膜袋收塵技術,以及高性能無毒害氮氧化物還原催化劑技術,實現水泥存量的優化升級;積極向產業鏈下游延伸,推動企業向地下綜合管廊領域拓展,推動企業與房地產商合作,向混凝土和砂石骨料等終端產品拓展,逐步實現水泥制品部件化;鼓勵企業發展特種水泥,對接在海工、核電等領域的特殊需求,開發具有抗腐蝕性能好、抗滲性能好、水化熱低、耐久性好的海工水泥,以及具備高強、中熱、低收縮等特性的核電水泥;促進產業綠色化發展,重點推進協同資源化處理工作,鼓勵企業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危險廢物、污水處理廠污泥、垃圾焚燒飛灰、生活垃圾等;加強產品和生產工藝綠色化水平,充分利用余熱、高效防治污染、積極應用低碳技術;提升水泥行業兩化融合水平,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水泥行業,提高決策水平、工作效率、產品質量、市場反應能力、自動控制水平,樹立一批水泥行業兩化融合典型示范企業。

——玻璃深加工。依托金晶科技等重點企業,加快推動第二代浮法玻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推進超白玻璃的產業化進程,實現在高檔建筑、特種建筑、高檔家具等領域的應用;推進福特藍吸熱玻璃、智能節能玻璃中空單元、轉光玻璃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重點生產在線Low-E高透玻璃、在線Low-E顏色玻璃、在線TCO太陽能玻璃、在線減反射AR玻璃等產品,主要在家電、太陽能功能玻璃等領域進行應用。依托金星玻璃等企業,發展智能化溫室大棚玻璃、高強度單層銫鉀防火玻璃、自潔玻璃等產品,重點發展信息玻璃、節能玻璃、防火玻璃、高鐵玻璃、高檔汽車用玻璃、光伏玻璃等產品。

4.冶金產業

(1)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冶金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9%。

(2)產業布局

“十三五”時期,冶金產業主要集中在張店區、淄川區、博山區、臨淄區。其中,張店區主要建立特種鋁材生產基地;臨淄區主要圍繞特種鋼和稀土新材料布局;淄川區和博山區重點發展高性能耐火材料產業。

(3)優化方向

——鋼鐵。向下游延伸發展特種鋼及其系列產品,圍繞建筑、工礦等領域的需求,推進高溫合金、超高強度鋼、風電及減速機用鋼、熱軋熱鍛球磨鋼球、高強度PC鋼棒、鈦合金等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提高鋼鐵企業裝備水平,鼓勵企業引進60噸和50噸超高功率電弧爐、LF精煉爐、12噸抽錠式保護氣氛電渣爐等現代化冶煉裝備,以及直讀光譜儀、高溫蠕變/持久試驗機、渦流探傷等分析檢測設備,提高產品質量和穩定性;加快鋼鐵企業集團化進程,鼓勵鋼鐵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在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生產管理、物流服務等領域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協同合作。

——有色金屬。鼓勵企業向下游鋁深加工延伸。依托山東鋁業,發展氧化鋁精加工及開發高附加值鋁合金,力爭為我國大飛機項目進行配套。加快工業鋁型材深加工進程,開發鋁制消防車、垃圾車、高寒高鐵車廂廂體、半掛車等交通運輸輕量化趨勢的新產品。圍繞航空航天、交通運輸、包裝、印刷、建筑裝飾、電子家電、軍工、新材料等領域,發展高精度鋁板、帶、箔、鋁合金壓鑄件以及管、棒、型、線等系列產品。

5.紡織產業

(1)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5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

(2)產業布局

“十三五”時期,紡織產業主要集中在淄川區、周村區和高青縣。其中,淄川區重點布局高檔色織布、高檔服裝、嬰幼兒服飾產業,打造淄川時尚服飾文化產業創新孵化基地;周村區重點布局絲綢面料、家紡產業,規劃建設周村絲綢紡織創新園、周村絲綢文化街等;高青縣重點布局發展高檔牛仔布及服裝產業,建設高青如意產業園。

(3)優化方向

——紡織原料。一是積極拓展新型纖維產品。依托齊魯石化腈綸廠、岜山公司等企業,圍繞多功能、高仿真、超細旦、混纖等特色原料的生產和應用,加強高回彈高性能纖維、生態環保纖維、納米纖維、抗菌抗病毒功能保健纖維等新型纖維和功能性纖維的開發和生產。二是培育海藻纖維。利用與青島大學合作開發海藻纖維的先發優勢,重點開發具有自阻燃、高性能、舒適性的海藻生物質纖維,推進其在高檔服裝、家紡、生物醫用敷料及軍工國防、消防系列產品領域的應用。

——紡紗。提高“三無一精”(無卷、無梭、無接頭和精梳)比重,加快發展高檔精梳紗、多種纖維混紡紗、色紡紗和差別化、功能化化纖混紡紗線、絲光燒毛染色紗線。圍繞超柔易染抗起球紗線、全聚增強柔潔紗線、舒適保暖功能復合紗線、相變調溫紗線等產品進行技術攻關,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織布。以高端面料發展和社會對新型環保面料的需求為導向,重點推進高檔紡織面料研發與提升,推動高檔色織布、印染布、針織布、牛仔布的研發與生產,加快新型面料產業化。以魯泰紡織、銀仕來、如意紡織、沃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圍繞高科技、功能性、保健性和綠色環保等方向,應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特種整理技術,加大對防水、防靜電、阻燃、抗紫外線、抗菌等功能性面料的研發。大力開發非棉、高支、經緯雙彈、精梳、竹節紗、燈芯條、彩色絲光、超重、超薄、高密等高附加值新型牛仔布。

——印染。圍繞“健康、環保、節能”主題,加強染整技術創新,改進傳統染整工藝,研發應用低給液染色、新型紗線連續涂料染色、針織物平幅染色、活性染料濕短蒸染色等技術,發展特色印染;在印染設備上淘汰落后產能,引進高端數碼印花設備;在工藝控制上,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建設染色集中自動控制系統、助劑自動稱量系統、計算機稱料系統等,提高染整技術檔次;在原料應用上,發展綠色印染技術,減少染色用染料、助劑量和后整理用藥、用水量,加大無水少水印染技術及功能性后整理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力度,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終端產品。一是推進時尚品牌建設。在服裝領域,依托魯泰紡織等企業,推進高檔色織襯衫的色彩、款式、風格和制作工藝的研究設計和開發,打造國內外知名襯衫品牌;大力發展牛仔服裝、運動服裝、童裝以及嬰幼兒服飾。在家用紡織品領域,重點開發毛巾浴巾、床單被罩、沙發巾、餐巾、桌布、窗簾布等產品,以及桑蠶絲、柞蠶絲、苧麻等特色家紡產品。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重點發展土工合成材料、汽車內飾材料、簾子布、工業過濾材料、醫用衛生材料、高檔合成布和高強度纖維品等產業用紡織品及軍工特用紡織品。二是積極融入科技元素。在已有的無縫、免洗、祛皺、抗菌等技術應用的基礎上,以生態、環保、智能化、數字化為主題,加快智能服裝、家紡等產品的開發,如計步功能的休閑運動服飾,自動調溫的智能襯衫,監測體溫、心跳、血壓等健康指數的內衣、床品,具有定位功能的智能童裝,自動感應舒適度的嬰幼兒服飾等,通過數據云平臺,把智能連接、移動互聯植入到時尚的各個領域。

6.輕工產業

(1)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輕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2%。

(2)產業布局

“十三五”時期,輕工產業要按照產業集聚原則,根據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因素,因地制宜確定各區域優先發展的重點。一是打造中國特色食品名城。高新區、淄博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高檔健康食品產業;周村區、博山區重點發展特色休閑旅游食品產業;淄川區著力打造礦泉水、桔梗食品產業集群;臨淄區重點發展面粉食品、釀造食品等產業;高青縣、桓臺縣重點發展釀酒產業;沂源縣重點布局發展綠色果品后加工食品產業園。二是建設綠色生態型造紙產業,進一步打造以臨淄區、桓臺縣為主的造紙產業集群。三是以臨淄區、高新區為核心區,發展以包裝、建筑及市政建設、工業、農用、汽車等為重點的塑料制品。四是提升發展以周村區、淄川區、桓臺縣為重點的家具產業集群。五是建設博山八陡玻璃產業創新園,發展博山琉璃大型工藝美術特色基地和專業化市場,建立一批大師工作室和省級工藝美術品設計研發中心。

(3)優化方向

——塑料制品。重點發展降解塑料、廢舊塑料再生利用、氟塑產品、農地膜、功能膜和PO膜。加快各種功能性薄膜、過濾膜、特種工程塑料等新產品和藥包材料的研發。扶持清田塑工加快研發可降解地膜;扶持天鶴塑膠開展國際合作,加快PO膜產品研發推廣;扶持文遠建材、匯晟管材等企業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扶持英科環保做大做強塑料再生利用產業;扶持森榮塑業做大做強聚四氟乙烯制品產業,并延伸發展其他工程塑料產品,如超高分子聚乙烯、PU、PO、PEEK、尼龍、聚氨酯等塑料制品。

——紙制品。重點發展高檔紙制品、功能紙制品和上下游配套。以博匯集團、貴和集團、仁豐紙業、奧龍紙業等企業為依托,重點發展高強度瓦楞紙、紙箱包裝成品、高檔文化用紙,開發高附加值的特種紙、印刷紙、包裝紙、工業用紙、生活用紙和造紙助劑等產品。以齊峰新材料為依托,發展裝飾原紙、耐磨紙等功能紙制品;以鴻杰印務、晨鐘機械、國信輕工等企業為依托,發展造紙上下游配套產業。

——日用玻璃(琉璃)。重點發展高檔機壓成型玻璃器皿、鉛晶質玻璃器皿、微晶玻璃餐具、玻璃人造寶石和料器玻璃、玻璃表面裝飾技術和各種工藝玻璃。發揮三金玻璃機械、嘉豐玻璃機械等企業在行業內的技術優勢,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帶動形成一批從事玻璃制品深加工的知名企業。琉璃行業重點扶持振華玻璃、西冶工坊等企業,發展雞油黃、雞肝石、松石綠等各種器型的琉璃藝術品。

——家具產品。依托寶恩集團、德信皮業,發展真皮沙發、功能沙發、高檔皮革面料、金屬配件加工,開發智能床墊,實現健康科學睡眠,推動日用家具產業品牌化高端化。依托福王家具、陳氏家私等企業,發展新中式紅木類家具,推動形成文化家具產業。依托鳳陽集團、萬家園木業、福王家具等企業,發展軟體家具、實木家具、板式家具和成套家具及木業等產品。

——家用電器產品。重點向專業化、系列化方向發展,開發實用型家用廚房器具。依托多星電器,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產品,建成北方最大的電熱管、電熱炊具生產基地。依托博世熱力、創爾沃等企業,發展節能節水型空調和熱泵機組等核心配套產品,建成北方知名的新型中央空調及配件生產基地。依托匯祥企業,重點發展健身器材產品,打造中國健身器材生產基地。

——食品。我市食品行業要瞄準建成大而強產業的發展目標,根據產業初步形成的集聚態勢和地域特色,通過提升產品檔次、壯大企業規模、優化產業布局,圍繞“一核、四區、十大板塊”,全力打造我市食品行業的升級版。一核:以高新區為全市健康食品產業核心區,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和高端要素集聚,形成對全市高端健康食品產業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以乳制品和健康保健食品為特色,強化科技創新,開發高端產品,壯大產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四區:一是以周村燒餅為特色的休閑旅游食品特色區。以周村古商城文化為背景,做大、做強傳統食品文化。二是以博山肉干、香腸等為特色的美食文化特色食品區。以清梅居等老字號品牌為依托,與博山美食文化融合發展。三是以“沂源紅”為標志的綠色產品加工區。以“沂源紅”蘋果為載體,延伸產業鏈,規劃建設健康綠色食品產業園,促進農產品的深加工。四是以高青大米為標志的綠色食品加工區。不斷提高稻米種植質量,強化綠色種植、特色加工,提升高青大米的市場知名度。十大板塊:即大力發展乳制品、保健食品,釀酒,調味品,旅游休閑食品,面粉,桔梗食品,礦泉水,軟飲料、壓榨食品,烘焙食品,肉類食品等十大板塊。

7.陶瓷產業

(1)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建筑陶瓷生產規模控制在2億平方米,綜合能耗每平方米不超過4千克標煤,排放嚴于省標的30%;培育10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20億元的龍頭企業,20戶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骨干企業,高端產品比重達到90%以上。日用陶瓷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94億元,利稅67億元,利潤38.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6%、8%、6%。

(2)產業布局

“十三五”時期,建筑陶瓷行業按照《淄博市建陶行業精準轉調工作方案》要求,推進建筑陶瓷行業形成“區域特色化、布局合理化、生產集約化、產業高端化、設施一體化”的現代產業格局,著力建設淄博市建陶產業創新示范園區,實現建筑陶瓷集群集聚發展。以博山區和高新區為核心打造日用陶瓷和文化藝術陶瓷產業基地;以高新區為核心打造先進陶瓷及陶瓷新材料產業基地。

(3)優化方向

——建筑陶瓷。對標國內外最先進的建陶生產技術,采用多層窯爐、節能寬體窯、干法制粉、連續球磨等領先技術,按照高標準要求進行技術改造,建設國際國內一流的陶瓷生產線,支持企業開發超薄型、節能環保型、功能型新產品,大力發展防靜電瓷磚、防輻射瓷磚、太陽能瓷磚以及抗菌、耐磨、耐污、防滑、保溫等功能型或復合型產品,積極推動激光雕刻、粉煤灰制瓷磚、超薄磚等一批科技成果產業化,大幅提高高端產品供給比重,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實施統一制氣、統一制粉、統一廢棄物處理、統一外立面的“四統一”綜合治理,建設煙氣除塵、脫硫、脫硝等環保設施,推進建陶行業精準轉調;加快建筑陶瓷展示中心、交易(國際采購)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品牌孵化中心“五個中心”建設;制定體現淄博特色、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聯盟標準,積極注冊建陶產品集體商標,積極參加國際建陶展會,提高淄博建陶地域品牌的影響力、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依托山東陶瓷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協作平臺,強化與景德鎮陶瓷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引進一批世界著名研究機構和跨國公司區域性研發中心,積極研發系統節能、高端陶瓷裝備等前沿技術,增強行業科技創新優勢;發揮山東工業設計研究院、淄博陶瓷學院、齊魯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園作用,加強與景德鎮陶瓷大學等國內國際知名院校、設計公司、機構的交流合作,引進一批高端建陶設計企業,加大本地設計人才培育力度,加快工業設計成果產業化,將更多文化、設計元素融入建陶產業,增強建陶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內涵;大力推廣兩化融合,重點發展陶瓷磚揀選、包裝、入庫等“機器換人”,采用互聯網思維,建立起線上和線下的立體式銷售渠道,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結合。

——高級日用陶瓷。從品牌、設計、裝備、工藝等環節切入,著力打造“淄博陶瓷˙當代國窯”品牌,使其成為家喻戶曉的世界級品牌;加大技改力度,提升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生產效率;依托高校與科研院所,充分利用我省陶瓷行業人才優勢,加強技術創新和工業設計,開發新材質、新技術、新產品,走高端、高質、高效之路;圍繞節能降耗創新二次燒成工藝技術,研究開發低溫燒成新工藝;依托華光陶瓷、硅元新材料等重點企業開展以無鉛、無鎘、抗菌產品為重點,發展高檔骨質瓷、華青瓷、高石英瓷、二次燒成鎂質強化瓷、水晶骨瓷、魯青瓷、抗菌骨瓷等高級日用細瓷,大力開拓高檔賓館飯店用瓷、禮品瓷及旅游產品市場。

(三)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1)發展目標

“十三五”時期,生產性服務業年均增長10%左右,到2020年,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52%以上,初步建立起結構優化、功能完備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物流企業達到20家,物流業增加值達到560億元以上;到2020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4000億元;“十三五”時期,創建2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和2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打造國內知名的“創意之城、設計之都”。

(2)發展重點

——現代物流業。依托區位和產業優勢,按照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要求,堅持合理布局、差異競爭、錯位發展原則,以互聯網為牽引,整合優質資源、創新商業模式、推動多元合作、規范運行管理、促進高端發展,重點實施物流產業轉型升級“3411工程”,著力打造公路、鐵路、水運3大物流平臺,石化、陶瓷、卓創、隆眾4大物流信息中心,傳化金泰公路港物流園區、依廠物流園區、魯中保稅物流園區、齊魯化工物流園區、海爾新星物流園區、遠成物流園區、山東中匯物流園區、樂物網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園、齊魯煤炭物流園區、沂源公鐵聯運物流園、周村旱碼頭商貿物流園區等11大物流園區;加強關鍵物流節點布局,加大現有物流資源整合力度,推進地區間、行業間物流設施和物流資源的整合,逐步形成全市一體化物流服務新格局;加快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在物流領域的應用,以信息化帶動物流現代化,推動智慧物流的發展,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立足魯中、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物流強市。

——金融服務業。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體系,發展和引進創業基金、風險基金;推動互聯網與金融深度融合,培育發展眾籌融資、互聯網支付、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電商小貸、互聯網金融投資等新業態;把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打造成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以太保電話保險運營中心為基點,做大我市金融保險業。加快淄博新區金融商務區建設,打造淄博金融聚集區。支持齊商銀行加快發展,打造城市商業銀行品牌,加快發展村鎮銀行,積極探索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研究制定促進金融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做大做強金融服務業。

——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資訊服務、軟件開發和信息服務外包等信息服務業,培育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新興信息服務業,發展面向制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以卓創資訊、高青黃三角物聯網產業園等為骨干,建立“工業大數據平臺”,鼓勵企業發展在線定制、線上線下等創新模式;推動大中型工業企業深化電子商務應用,實施“傳統企業觸網”工程,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大電子商務應用,應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鼓勵傳統商貿業發展電子商務,開設網上商城;建立淄博市電子商務發展聯盟,實施電子商務典型示范工程,支持隆眾危化品平臺、拼鋼網、新星電子商城、樂物網等電子商務平臺與國內外知名電商平臺合作,打造一批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電子商務企業,建設集信息、交易、支付、物流等服務于一體的行業示范平臺,發展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物流,支持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建立跨境電商平臺。

——工業設計。全面落實《淄博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意見》(淄政發〔2013〕38號),深入實施“111220”工程,圍繞新型原材料、關鍵工藝、外觀設計、品牌營銷等關鍵環節,開展工業設計創新;依托山東工業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等院校機構,加快建設齊魯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園、山東工藝美院淄博陶瓷學院,推動中意國際設計有限公司等一批海內外孵化器建設,培養、引進專業設計人才和專家團隊,建立完善工業設計發展支撐體系,加快形成“一院輻射、一園集聚、一校引領、區域聯動”的工業設計發展格局;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剝離內部設計機構,創辦獨立經營、服務社會的工業設計企業;辦好工業設計大賽,全力打造影響全省、輻射全國的區域性工業設計聚集區,努力將我市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創意之城、設計之都”。

——機械產品再制造。在汽車及零部件、船舶配件、造紙機械、泵、電機、減速機、玻璃機械、發動機等各領域按照國家再制造產業政策的指導,鼓勵華成集團、淄博柴油機、渤?;钊绕髽I發展再制造產業,形成帶頭示范的作用,循序漸進,進一步帶動全市機械再制造業的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構建經濟增長長效機制。一是加強經濟運行調控。按照“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要求,著力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抓好工業運行調度協調,建立完善覆蓋區縣、部門、行業、重點企業的調度、分析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經濟運行突出矛盾。二是完善企業減負機制。貫徹落實國家、省減輕企業負擔的各項政策,加大企業問題解決和分級督辦、規范涉企收費、企業負擔調查評價、惠企政策督促落實和提升服務企業質量等工作力度,重點推動落實降低要素成本、減免企業稅費等負擔的政策措施,形成減輕企業負擔的長效工作機制,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助推工業經濟穩定增長。三是完善市場開拓機制。堅持把市場開拓作為穩定經濟運行、加強質量品牌建設的重要舉措,以網絡營銷平臺、國際國內知名展會為主陣地,全力幫助企業開辟新市場,提高市場話語權。落實好國家和省穩定外貿增長的相關政策措施,充分調動企業擴大進出口的積極性,保持外經貿穩定增長。四是完善風險防范機制。增強金融支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和擔保體系。健全風險“預警-熔斷-處置”機制,加強擔保圈排查和預警,盯緊重點企業、重點擔保圈,發揮好政策性擔保公司、轉貸應急資金等作用,通過債權人聯席會、擔保置換、戰略重組等綜合措施,有效阻斷風險蔓延通道,堅決防止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五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推進企業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二)全力推進工業精準轉調。一是切實抓好產業精準轉調。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魯發〔2016〕12號)和市委、市政府《關于貫徹落實魯發〔2016〕12號文件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若干政策意見》(淄發〔2016〕15號)精神,推進全市工業精準轉調“1+N”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精準轉調為主線,以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為主攻方向,以重點布局、重點發展、重點去產能為主要任務,改造提升化工、機械、建材、陶瓷、紡織等主導產業,倍增發展新材料、生物及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支持重點行業、高端產品、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改造,引導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優化產品結構,全面提升設計、制造、工藝、管理水平,促進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積極采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圍繞節能降耗、質量提升、安全生產等傳統領域改造,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提高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和效益。完善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體系,強化技術改造激勵和約束機制。三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加強工業招商項目策劃,立足產業基礎優勢,加大對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的招商力度,推動企業招商、項目招商和以商招商,創新合作途徑,策劃實施一批重點工業招商項目。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市設立全球研發機構,推動我市企業與境外企業開展深度技術合作,緊盯美國、以色列科技創新成果,努力推動一批生命科學、醫療器械、電子信息等產業創新成果來我市轉化,促進相關優勢產業快速提升發展。

(三)加快推進園區科學發展。一是支持重點園區建設。落實加快經濟園區科學發展的意見措施,優化產業布局、明確產業定位、加強軟環境建設,增強園區承載能力,依托園區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強化科技創新資源整合、共享,促進企業間協同創新和技術合作,把園區建設成經濟轉型的先行區、生態環保的示范區。按照各園區發展定位,加強高端策劃和區域統籌協調,推動實現差異化發展。積極培育園區主導產業,指導做好各園區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全市重點經濟園區打造化工、生物及醫藥、氟硅材料等3個以上規模達到千億元以上的主導產業,其他每個園區形成1-3個規模達到百億元以上的主導產業,形成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二是推進“大企業+產業基地”建設。按照“圍繞大企業規劃產業基地,圍繞產業基地配置生產要素”的工作路徑,緊緊抓住提高基地核心競爭力和保持適當規模速度兩個重點,采取“領導小組+辦公室+開發公司”的發展模式,高標準建設精細化工、氟硅材料等12個優勢產業基地,盡快形成工業經濟發展的集中區、特色產業的示范區、財政收入的主產區和招商引資的承載區,打造我市工業新的發展優勢和綜合競爭力。三是積極拓展發展空間。主動融入“兩區一圈一帶”戰略,積極對接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在規劃、產業、基礎設施、資源配置上主動協調,實現經濟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大力發展“飛地經濟”,立足“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實施,綜合布局市外原材料集散、初加工基地,擴大淄博工業版圖。

(四)積極培育龍頭骨干企業。一是全力培育“雙50強”企業。實施“雙50強”企業培育計劃,完善動態管理機制,落實支持“雙50強”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穩增長的主力軍。二是推動骨干企業并購重組。鼓勵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抓住國家促進上市公司兼并重組的重大機遇,引進來、走出去,開展跨境、跨區域、跨行業并購重組、資本運作,通過強弱聯合、強強聯合,并購境內外優質資產、技術、品牌和營銷網絡,對重大兼并重組案,一企一策給予定向精準支持,加速企業擴張步伐;針對困難企業,在承債主體有實力、風險敞口不擴大、擔保措施不弱化、處置過程不違規的前提下,通過引進國內知名的重整公司等戰略投資方,運用再融資和承貸主體調整等方式支持其兼并重組;對潛在風險企業,本著嚴格控制風險不擴大、整體擔保及其他實質風險緩釋措施有所提高或不下降的原則,通過對其存量業務實行展期、再融資、重組等措施,有效降低其債務負擔和杠桿率。三是支持中央、省駐淄企業與地方融合發展。制定落實中央、省駐淄企業與地方融合發展方案,支持與地方企業互相持股、共建項目和園區,積極發展注冊本地化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重點推進齊魯石化、中國鋁業等與地方融合建設工業項目。

(五)提升科技創新支撐力。一是抓好高新技術產業“鑄鏈工程”。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優化要素鏈,推動產業成鏈、鏈條成群,加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到2020年,打造20個以上百億級規模的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鏈或創新集群,形成我市工業新的戰略支點和核心競爭力。二是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強化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創新平臺的晉檔提升,加快精細化工和高分子材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國家泵類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技術供給、產品設計、分析測試、驗證試驗等專業化服務能力,提升關鍵設備利用效率。三是深化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科技周”活動,做強“院士專家淄博行”,組織實施“賭玉”工程,強化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大力引進“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聚力建設國內一流專業化產業基地,提高創新成果工業轉化率。加強同地方高校的校城融合發展,形成“地方扶持高校、高校反哺地方”的良性互動格局,充分發揮海外孵化器招引聚集作用,吸引匯聚更多海外高端創新人才、優質科技資源和先進技術成果。四是強化標準引領。鼓勵企業主持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引領產業技術創新、品牌創建和新產品開發,不斷提高質量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市場競爭力。

(六)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一是實施“智慧車間推進工程”。突出信息化普及和智能化示范兩條主線,重點面向化工、機械、醫藥等行業建設一批具有行業示范效應和推廣價值的智慧車間,推動企業開展“智能升級”,分行業開展“車間智慧升級”對標,總結推廣智慧車間典型示范案例,帶動骨干企業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淄博制造”向“淄博智造”轉型。二是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貫徹落實國家和山東省“互聯網+”戰略部署,開展“互聯網+基礎設施”“互聯網+工業”等重點行動,實施智慧園區、物聯網、工業云等一批重點工程,推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領域,選樹和示范推廣一批優秀的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企業,引導龍頭企業搭建互聯網平臺,實現基于產業鏈的柔性制造、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催生一批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三是深入推進兩化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設。積極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推動貫標成為企業實現質效發展的新途徑。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推進云計算中心、市民卡、協同政務、智慧醫療、智慧園區等一批智慧城市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建設,推動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提高寬帶網絡應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立足我市在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基礎優勢,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加快傳感器、智控系統等企業的發展以及機械工藝配套企業改造步伐,提升信息化接口和配套能力,努力構建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新型裝備制造業。

(七)大力促進二三產業融合。一是加快現代物流業轉型升級。貫徹實施《淄博市物流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5-2020)》,推進物流產業轉型升級“3411”工程和一批重點物流項目建設,培育壯大一批第三方、第四方骨干物流企業,積極引導工商企業整合優化內部業務流程,剝離外包物流業務,促進物流服務社會化,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之間的聯動發展,構建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打造服務周邊、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物流強市。二是提高工業設計水平。實施工業設計“111220”工程。提升山東工業設計研究院、齊魯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園平臺作用,加快齊魯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園、山東工藝美院淄博陶瓷學院的發展建設,支持同德國、意大利等國的工業設計國際合作交流,籌建一批國際性合作平臺,搶占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支持一批優秀工業設計、重點服務外包、“1+1伙伴計劃”等重點項目,打造國內外知名的“創意之城、設計之都”。三是提升總集成總承包能力。引導總集成總承包向化工、醫療、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行業深入滲透,服務方式由工程承包向專利技術輸出、信息系統集成、交鑰匙工程(EPC)、全面解決方案等方向發展,加快集成能級提升以及集成項目由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的跨越。四是貫徹落實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在政策統籌謀劃、機制創新、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等政策引導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企業為主體,依托化工、裝備制造、冶金、陶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通過建設軍民融合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聯盟、軍地需求對接平臺、國防科技產業孵化中心等方式,加快推進軍民技術、產品、資本和人才融合,加快工業產業“軍轉民”“民參軍”步伐,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八)強化人才支撐保障。一是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加大國外高端人才,“千人計劃”“長江學者”“泰山學者”等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引進力度,實施“淄博英才計劃”,著力培育壯大本土科技創業創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為創新驅動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撐,落實《淄博市企業家十年培訓計劃(2015-2025)》,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負責人開展分行業、分梯次、長期系統培訓,加快打造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價值追求的高素質企業家隊伍,加強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培養造就掌握現代經營理念的高水平經營管理人才。二是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實施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與骨干企業對接合作工程,通過校企聯合招生招工、送崗送學、建立實訓基地、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示范等方式,發揮學校育人機制和企業用人機制的耦合作用,提高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三是優化人才成長環境。通過定期組織各類技術研討活動,邀請國內外專業機構進行市場、產業、技術等方面培訓,支持優秀人才入選國家、省、市各類人才項目等方式,為人員與信息的交流營造良好環境;加快市內人才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為專業人才提供宜居環境。

(九)構建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的現代生產體系。一是狠抓安全生產。落實黨委領導、政府屬地管理以及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考核機制;加強安全監管執法規范化建設,創新安全監管執法方式,規范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工作,推進依法治安;開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治理,深化安全生產綜合整治;加大安全生產資金投入,強化安全生產科技支撐,健全安全生產技術服務體系,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二是全力推進綠動力提升工程。統籌推進總投資107億元的燃煤鍋爐、建材行業、冶金行業及其他行業共4大類18個專項1500余個綠動力提升工程項目建設,采用最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按照最嚴格的排放標準實施綜合治理,確保項目全部竣工后,年削減燃煤消耗1200余萬噸;減少煙塵排放3萬噸,降低63%;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2.1萬噸,降低82%;減少氮氧化物排放7.8萬噸,降低70%,大氣環境質量實現明顯改善。三是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突出抓好能源結構調整,組織實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工作,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促進能源消費結構明顯改善,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原煤實物消費量顯著下降。四是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長效機制。圍繞“高效、生態”兩大主題,培育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優化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產出率,減少或避免廢物的產生和排放,全市形成較為完善的循環經濟運行機制和框架,建立起循環經濟政策法規體系、科技支撐體系、技術標準體系以及激勵約束機制。

(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一是健全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機制。整合“工業強市30條”及支持工業領域發展相關政策,集中支持規劃確定的重點園區、基地、重點發展方向和重點項目,未列入規劃重點布局、重點發展范圍的原則上不再扶持。發揮產業引導基金帶動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工業精準轉調。搭建銀企對接合作平臺,組織常態化政銀企對接活動,解決企業精準轉調信貸資金需求。鼓勵支持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境外市場發行股票或通過并購等形式實現上市,在新三板、齊魯股權交易中心等掛牌交易,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充分發揮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調控作用,引導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向工業精準轉調領域傾斜,確保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用地。二是全力打造“三最城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最大限度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簡化程序,規范行為,全力打造全省行政審批事項最少、行政效能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三最城市”。三是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快推動能源價格、工商管理、社會保障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完善涉企收費基金項目清單及常態化公示制度,取締各種不合理收費和攤派,加強監督檢查和問責,切實減輕制造業企業負擔。嚴格市場監管,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平、公正、寬松的市場競爭環境。四是抓好工業考核。做好工業考核有關工作,探索完善第三方評估機構考核模式,實行單獨考核、單獨通報,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全市上下共同推動工業強市建設的濃厚氛圍。

抄送:市委各部門,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市政協辦公廳,市法院,市檢察院,淄博軍分區。各民主黨派市委。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阡县| 白朗县| 荆州市| 丘北县| 静安区| 大悟县| 望谟县| 乐都县| 台东县| 松桃| 寻甸| 天全县| 贞丰县| 昌乐县| 柞水县| 桑植县| 宣城市| 丰原市| 黔南| 青州市| 金山区| 寿宁县| 上虞市| 五大连池市| 德格县| 会宁县| 安西县| 滕州市| 五大连池市| 仙游县| 繁峙县| 前郭尔| 牟定县| 黔西| 台前县| 繁峙县| 鄂尔多斯市| 行唐县| 乡宁县| 万年县|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