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傳遞出這樣一個信息:為了實現減排計劃,諸多歐洲城市開始對城市規劃方面的減排“動刀”,而節能環保建筑是其中重要一環。
在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看來,這是政策的必然走向。在中國,企業也將成為最后一環的終端實施者。他同時認為如果國家的政策更為明確,并有相當的優惠和補貼,企業做建筑減排將更具動力。
“中國商界氣候變化國際論壇”宣言也傳遞出相似的聲音,中國企業希望在國際社會有一個共同的全球環境治理目標,同時建立起政府、企業界以及社會各界參與的環境治理協調機制。而其中當然包括一個法律和財政政策的框架,創造出激勵企業走向低碳的社會環境。
歐洲:“大棒”促企業減排
在哥本哈根大會的一場“邊會”中,瑞典代表宣稱他們要在減排中達成本國和歐盟兩個目標。而在斯德哥爾摩環境以及健康管理部主任索德爾摩看來,“為了達成目標,所有的政府管理部門和公司都需要承擔職責”。
根據瑞典政府的成功經驗,從2003~2008年的多個回合中,瑞典政府支持了大約18億克朗用于氣候投資項目(Klimp)。
瑞典經驗正在全歐洲推開。“城市將扮演重要角色。”瑞典環境部國務秘書法萊莫對CBN記者說,目前減排已經不是一個國家需要達成的總體目標,而項目分解到各個城市,城市又將建筑減排作為其中十分關鍵的一環。
在瑞典,以政府支持為題中要義的“氣候投資項目”加上之前的“當地投資項目”(LIP),都成為當地企業積極減排200萬噸的成因。要知道,2007年,瑞典整體減排剛超過6500萬噸。
“以往我們對于企業的減排工作還是十分寬松,從來沒有過處罰措施,只有‘胡蘿卜’。但是從明年開始,這種情況將徹底改變。”斯德哥爾摩市發展與管理部主任賽倫說,在瑞典,大多數時候,政府和企業是合作關系,有時甚至“求著開發商在城市開發過程中做出一些減排的讓步”。
但他介紹,明年在地產發展商和本地政府在特殊板塊里合作之后,工程本身可以減少凈溫室氣體的排放,其中包括對于清潔能源、廢物管理、污水管理和交通以及室外照明系統的更新改造。一旦實施,政府監管這一環節就具有一定的強制意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