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講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種商務模式,是一種以減少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投資的節能投資方式。這種節能投資方式允許客戶使用未來的節能收益實施節能項目,客戶與節能服務公司之間簽訂節能服務合同。這種機制有助于推動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節能項目的實施。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夠有效地降低企業的各項風險。用能企業在做節能項目的時候如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可以降低技術風險、財務風險、運營管理風險和節能效果不達標的風險。同時也能形成多贏局面,節能服務公司、用能企業和金融機構都能受益,同時也能形成很好的社會效益,即節能降耗,減少污染。
現在合同能源管理有四種主要的模式,基于這四種模式也有復合型,最主要的推廣的是節能效益分享型,由節能效益分享型衍生出來的有比如說節能量保證型、能源費用托管型還有融資租賃型。節能效益分享型就是節能服務公司來投資,分享節能效益。節能保證型的費用可能是節能公司來投資,或者是用能企業來投資,或者是共同投資,然后達到節能效果,分一次或者分多次,一次性或者多次性來支付。能源費用托管型就是整個把用能企業的能源系統托管下來進行能源運營。融資租賃型更多的指的是融資租賃的方式,比如說節能項目,是把設備裝上之后按節能效果來償還租金。
調查結果顯示節能效益分享型的模式比較多,占到47%,節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期目前為止大概在4~8年之間,最長超過20年。節能量保證型占44%,因為節能服務公司在做項目的時候資金不足,希望用戶快速支付節能款項,所以希望用保證型的模式。能源費用托管型和其他型占4%,能源費用托管型合同期比較長,一般在8~12年間,最長超過20年。
各種模式沒有絕對的優劣,取決于:客戶的需要;利潤空間;對風險的把控;自有資金和可融得的資金等多方面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僅有節能效益分享型能夠享受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北京除外)和稅收優惠。
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現狀
大家可能知道節能服務行業開展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備案,這是從2010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共同辦的,到今天備案了五批公司,每批數量不同,從第一批461家,到今年公布的第五批888家,總共公布了3 242家。但據統計全國節能服務公司有4 000多家,或者近5 000家,因為有很多的做合同能源管理業務的公司不是備案公司,因為它是公司的一個部門在做,或者部分業務在做,所以沒有備案成功。
在這些節能服務公司里邊我們也分了類,其實這里邊因為節能是一個比較難做的工作,再加上節能是二次投資,并且是零散型的,分散型的,依附在用戶主體上面的改造,比較難。但這里邊的節能服務公司 主體得以民營企業為主,在4 000家里的節能服務公司有超過90%甚至95%的企業是民營企業,但民營企業里面也有比較大的,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里邊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已經上市的公司,也有大部分已有的上市公司成立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或者自己成立節能事業部做合同管理業務或者做節能改造業務。這里邊還有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就是偏大的,這些大型國有企業基本都成立了專業化的節能服務公司,或者是以成立一個能源服務公司為主體來開展節能服務業務。第四個是中外合資公司,當然中外合資公司先說外資公司,外資公司在國內做的合同管理業務也很多,包括施耐德、西門子、江森、飛利浦,飛利浦和施耐德還有一些公司都在國內成立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飛利浦是自己成立的,合資公司就是施耐德跟上海電器成立了自己的建筑節能有限公司,這是合資公司。可以說現在國內的節能服務公司的構成多種多樣,這里邊我列了一個上市公司的涉及到合同能源管理業務的名單,包括在上海、深圳、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國上市的很多公司都在國內從事不同種類的合同能源管理業務或者節能服務業務。
節能服務公司按優勢簡單地分成技術依托型、資金依托型和市場依托型。技術依托型以某種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節能服務公司,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資金依托型充裕的資金是他們進入市場的明顯優勢,他們的經營特征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利用資金優勢整合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實施節能項目。市場依托型擁有特定行業的客戶資源優勢,以所掌控的客戶資源整合相應的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來實施節能項目。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