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工業固體廢物基本狀況
1.1 工業固體廢物產生、排放情況
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逐年上升,且增長速度 很快。2013年,全國工業廢物產生量為13.4億噸,比2012年增加12%,較2010年增長近30%;工業固體廢物 排放量為1654.7萬噸,比2012年減少6.1%;工業固體 廢物綜合利用量為7.7億噸,綜合利用率為56.1%,與2012年基本持平。
1.2 危險廢物產生、排放情況
工業危險廢物主要產生自化工、制藥、有色金屬冶 煉、表面處理等行業。這些廢物中含有重金屬、有毒化學品、強酸強堿等有害成分,如果處理不當,會嚴重污染環境,使人畜中毒,甚至會造成死亡。
我國每年約有300萬噸危險廢物臨時儲存在各生產 單位,累計儲存量己達3000萬噸以上。每年有數千噸危險廢物被排放到環境中,污染隱患極大。我國先后曾有70多家鉻鹽生產廠點,目前有2/3以上的企業因各種原 因關停和破產,遺留約450萬噸的鉻渣堆置在原地,大多未得到治理,造成巨大隱患。
1.3 非傳統類或產品類廢物排放情況
據統計,2013年我國電視機的社會保有量為4億臺, 手機、掌上電腦等新興電子產品的社會保有量也都達到 了1億臺以上。2013年我國有1500萬臺電視機、1300萬 臺電腦、8000萬部手機報廢。電子廢物的明顯增長對環境造成了很大壓力。
我國塑料制品年產量為2500萬噸,按20%可回收量計算,一年應回收廢塑料約500萬噸,而目前實際回收 量只有200萬噸,廢塑料回收任重道遠。目前我國廢塑 料回收和加工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回收分類 等級制度不健全;(2)由于廢塑料回收利用企業普遍 經營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絕大多數企業沒有引進、 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
目前全國每年橡膠消耗量為300多萬噸,扣除橡膠 制品出口部分,國內產生的廢橡膠量約為200萬噸,利 用率為65%。我國每年報廢汽車100多萬輛;廢鉛酸蓄電池年產 量近40萬噸,產生的鉛污染與我國淘汰的含鉛汽油向環 境減排的量相當。
2 我國工業固體廢物治理現狀
2.1 固體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初步建立
近年來國務院先后制定了關于醫療廢物、危險廢物 經營許可證的管理行政法規;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等有關 主管部門發布了關于控制危險廢物轉移、鐵路沿線環境 衛生、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體廢物污染長江水域等多項 規章。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制定了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的目 錄;發布了一系列關于危險廢物填埋、焚燒的污染控制標 準與技術規范,以及進口廢物環境保護的標準和危險廢物 鑒別標準等;建立了危險廢物集中處置收費制度,促進了 危險廢物處置的產業化等一系列經濟政策的制定。上海、天津、江蘇、浙江、黑龍江、吉林、四川等省市還頒布了危險廢物管理的地方管理辦法。
2.2 形成了一定的固體廢物利用和處置能力
據2013年全國危險廢物處置設施普查表明,全國 現有的572個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中,數量最多的是 綜合利用類的設施,共443個,占設施總數的77.45%。 具有利用價值的工業廢物(如粉煤灰、煤矸石等)和相 當一部分危險廢物的利用已形成一定市場。除西部個別 省(區)外,全國絕大部分省(區)、市都不同程度建 起了專門或綜合的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正在推 進中。截至2013年7月底,國家共完成19個危險廢物和 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項目的復核。復核通過的項目 工程總投資約為12.3億元,其中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 設項目8個,工程總投資約10.9億元;醫療廢物處置設 施建設項目11個,工程總投資約1.4億元。
2.3 固體廢物管理技術支持隊伍初步建立
截至2013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 成立了固體廢物管理中心,2014年初,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式成立國家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初步形成了固體廢物管理的技術支持隊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