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開幕。新華社記者張玉薇攝
.jpg)
丹麥首相致開幕辭。(圖片來源:四川在線)
中廣網北京12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20分報道,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北京時間昨天(7日)傍晚揭幕,力爭為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開出“降溫”良方。
記者體驗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開幕式
《京都議定書》第一個承諾期2012年即將到期,10天會期的本次哥本哈根大會,主要任務就是確定全球第二個承諾期,2012年到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安排。連線正在哥本哈根采訪本次大會的新華社駐歐洲記者尚軍:
主持人: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可以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昨天的開幕式給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尚軍:我覺得開幕式活動搞的非常特別,可以用“感動”這兩個字形容。會議組織方在一開始給大家播放了一個短片,大致的內容講述的就是一個小女孩在看到電視上有關氣候變暖的新聞后做了個惡夢,夢里小女孩置身于一個環境及其惡劣的地方,寸草不生,毫無生機,突然間地動山搖,地震之后是洶涌而至的洪水,驚嚇過度的小女孩死死抓著一棵干枯老樹的枝丫懸在空中。可以說這個短片給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敲響了警鐘,就是全球氣候變化正在帶來一系列的環境惡果。短片講述的雖然只是假想的一個小女孩的夢魘,但實際上這已經發生在現實中。
在開幕式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波爾發言伊始,就向人們講述了六歲小男孩尼·萊的不幸遭遇,這個小男孩正是在颶風災害中永遠失去了父親和弟弟。同樣是在開幕式上,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呼吁各國代表,能夠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成功達成協議,盡早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他還證實說,這次將會有110多位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出席最后兩天的峰會,規格相當之高,也顯示了各國對這次會議的重視。
但是一天的會議下來,緊隨其后的首場全會卻讓人看到了另外一面,就是各國之間依然存在較大的分歧,尤其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因此可以預計接下來談判絕對不會輕松,結果現在還很難說。
主持人:你說到接下來的談判不會是輕松的,之前我們看到有人形容,雖然這次大會將會是一次勝利的大會、團結的大會,這次大會不會是無果而終,但是各方的博弈過程會是十分復雜而且非常艱難的。現在大家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這么多人,這么復雜的多重角力,各個國家的代表是怎么在一起談判或者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的?
尚軍:這個會雖然我們籠統的說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實際上它不是所有的190多個國家代表都在一起談判,來擺出各自的要價。實際上包括六個大的談判會議,參與每個談判會議的國家范圍也不完全相同,比如說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一個是第15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另外一個是第五次《京都議定書》締約方會議。美國就是公約的成員國,但它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締約方。
另外,從談判的過程當中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實際上在整個的談判過程中,主要分為三個大的陣營,一個就是歐盟,它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主張最為激進。第二個就是被形象地稱為傘形國家集團,包括主要成員比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還有日本、俄羅斯,因為這些國家在地圖上的連線像一把傘狀,就把它們稱為傘狀國家集團,他們沒有歐盟那么激進,跟歐盟立場之間還是存在交大的分歧,尤其是歐盟和美國之間。第三個就是以77國集團加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集團。整個談判過程當中往往是這三個集團內部先磋商,然后作為一個集團的整體,相互之間再進行談判,大致就是這么一個過程。
人們給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貼上了許多標簽,形容它是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是為了明天的博弈大會,不僅僅是關注全球氣候變化的“道義大會”,更是各國競爭發展權份額的“利益大會”,是事關各國前途的“命運大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