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指出,為把“十二五”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有關領導在日前召開的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上表示,“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的產值將比“十一五”明顯增加。
巨大的投資需求和產值預期,為環保產業未來5年甚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其中,固廢(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理產業的成長備受矚目,據環境規劃院預測,“十二五”固廢處理行業投資將達到8000億元,較“十一五”期間的2100億元翻兩番,占環保投資比重也將由“十一五”期間的15%左右增加到23.5%左右。
從長遠來看,西方發達國家的固廢處理產值超過環保產業總產值的2/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固廢處理產業顯然還有更強勁的增長。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內,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處置、垃圾焚燒發電等有望領跑行業發展。而領域內企業近年來的強勁增長也客觀反映了這一趨勢。比如,廣東省環保產業龍頭企業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工業危險廢棄物處理領域居領先地位,2009年公司實現產值8.35億元,利潤1.08億元;2010年實現產值11.52億元,總資產達到17.82億元,利潤1.56億元。
但是,在行業不斷升溫,各類企業爭相分享這一產業蛋糕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國固廢處置產業市場尚未成熟,行業監管機制尚不完善,地方行業標準制定與執行情況各不相同,行業企業技術和運營水準良莠不齊……這些現狀帶來的行業問題已經暴露或正在暴露出來,對固廢尤其是工業廢棄物處置行業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為解決以上問題,現有的一批理念先進、技術領先、綜合實力較強的固廢處置企業,應當主動發揮其典型示范和行業帶動作用,引領整個行業向健康、可持續方向發展。
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年均增長率達11.24%
在龐大卻遠未成熟的市場中,持身正者方能脫穎而出
近日發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固體廢物治理的指標,其中要求到2015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目前,中國工業廢棄物產生量逐年增長,處理設施嚴重不足,市場容量較大。
從工業廢棄物總量來看,據環境保護部固廢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00年~2009年,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年均增長率達11.24%。隨著工業化進程的進一步加速,加之發達國家將固體廢物產生量大的行業如化工、冶金企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短時間內難以改變,我國工業廢棄物的產生量還將逐年增加,危險廢物產生量也會水漲船高。
據相關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納入規范化管理的危險廢物數量持續大幅度上升,但是非法收集、轉移、利用和處置危險廢物的現象屢禁不止,防范危險廢物環境風險的壓力巨大。這一現狀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為此,環境保護部、衛生部今年上半年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監管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間“發展一批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骨干企業;取締一批非法利用處置危險廢物企業;淘汰一批落后的利用處置設施”,以有效遏制危險廢物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就目前來看,我國危險廢物處置產業存在區域技術發展不平衡、處置企業區域惡性競爭、市場價格體系混亂、處置收費低于處置成本等問題,一些非法處置企業鉆“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空子,使得環境污染事故頻發。
而從工業廢棄物處理設施的地域分布來看,截至目前,全國僅有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安徽、福建、山東、浙江、廣東和寧夏等地的工業危險廢棄物集中處理基地的建設實施進度較快,進入全面運營或試運行階段。根據上述指標要求,未來5年,我國仍需要建設大量的危廢中心,工業廢物處理的市場容量相當可觀。
發展潛力如此巨大,我國現有企業準備是否充分?有效地處置模式是否成熟?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高新區北區的東江環保10余年探索成果或可作為佐證。
東江環保是一家專業從事廢棄物管理和環境服務的高科技環保企業,在香港主板上市,自1999成立始,即秉承“保護環境、再造資源”的綠色理念,努力打造符合低碳經濟特色的綜合性高科技固廢處理環保服務商,力爭建立起自身獨有的廢棄物綜合管理與循環利用體系。
紛繁復雜的競爭環境中,東江環保不因小利而投機,而是腳踏實地走過了一條步步為營的發展之路。就工業廢棄物處置來說,經過10余年探索,東江環保已經形成獨立、完整的收集、轉運、預處理、處置、資源化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全流程業務體系,并根據自身情況、客戶需求和市場運作規則,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獨立開展多項工業廢棄物處理經營活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