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繼美國之后,印度“雙反”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或將落在中國光伏企業身上。
商務部新近警告稱,印度商工部近期已收到國內太陽能電池板產業提交的對原產于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調查申請,預計一個月內可能發起反傾銷調查。
“印度超過70%的組件都是中國出口過去,然后貼上印度自己的牌子,印度的公司再將這批產品在本地銷售或出口,所以你認為反傾銷最后能夠成立嗎?”12月22日,江蘇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對記者反問。
反傾銷疑問
在印度或對中國光伏電池產業提起的反傾銷訴訟報道中,各種內容矛盾而撲朔迷離。
有報道稱,印度可再生能源部長Tarun Kapoor表示,當地的光伏從業者期待對薄膜太陽能電池征收15%的稅率。
他同時表示,雖然印度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清潔能源市場之一,但是印度本土太陽能設備制造商卻無法分享到市場擴張所帶來的好處。包括Tata BP Solar、印度太陽能公司和摩索貝爾太陽能公司等在內的多家印度本土公司都無法與中國公司展開競爭。
然而,印度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局卻對此予以否認,該局主席Debashish Majumdar稱,作為一個巨大的世界制造業中心,中國或許擔心此舉讓其無法參與到印度市場中來,但“這是不必要的”。目前沒有任何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但其建議中國企業可以到印度設廠。
根據知名研究機構Frost &Sullivan提供的資料,2008年末印度組件產能僅900MW,尚不及尚德一家當時的產能,即使最大的組件企業XL Telecom &Energy Ltd也不過200MW產能。此中,電池產能為331.5MW。
“印度光伏制造業沒有巨頭,這兩年來,這些企業產能也沒有多少擴張。”Frost &Sullivan能源電力部門咨詢經理曹寅解釋,同中國一樣,印度超過四分之三的組件全是出口,但在中國企業緊逼之下,印度企業在出口市場上空間日益窘迫,而且印度組件企業一半電池需要進口。
70%以上組件貼牌中國產品
與印度相比,兩年時間,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廠商從2008年的不到200家,發展到2011年的400余家,在世界中所占產能比重從2003年的1%飆升到2011年60%以上。
Tata BP Solar的首席執行官K. Subramanya認為,廉價優質的中國光伏電池對印度產業造成了極大損害,“這是太陽能設備制造業的一場災難。我感到有點痛心,因為我們希望太陽能在印度獲得成功,但我們需要公平的競爭環境”。
與之相反,中國的光伏產業卻對此有不同意見。
北京國潤天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良告訴記者,反傾銷調查是印度跟在美國之后“瞎起哄”,事實上印度沒有完整的光伏產業鏈,進口的晶硅電池基本來源于中國,印度的電池和組件生產線基本上為中國企業去幫助建立,甚至有數個光伏企業即為中國人所開辦,“要去搞反傾銷,組件商答不答應?準備進入的廠商答不答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