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業的利空消息接連傳來。
5月28日召開的國家電網公司風電發展工作座談會上,傳出政府官員公開首肯電網合理拒絕風電上網的消息。而根據《可再生能源法》的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電網要全額收購。
6月9日,外媒報道說,中國證監會因擔心“產能過剩拖累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已下令暫停可再生能源行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稍后,證監會對此公開辟謠。
對于這些消息,在北京從事風機物流生意的山西商人牛登攀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根本不會影響生意,我正在融資增購運輸車輛,國家要建好多‘風電三峽’,風機的物流市場大得很!”
牛登攀所賭注的“風電三峽”,到底會帶來什么呢?
“風電三峽”讓設備制造商“發瘋”
牛登攀說,大量的風電設備通過他的物流團隊被源源不斷送到酒泉“風電三峽”,由此激發了他壟斷風電設備物流業的欲望:“我會不斷投資擴大規模,爭取壟斷這個行業。”
和牛登攀一樣樂觀的還有浙江商人于賢松。
2009年,于賢松在“世界風庫”瓜州注冊“甘肅瓜州頂松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專門生產風機部件塔筒。他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瓜州這里的風電場屬酒泉‘風電三峽’的一部分,建設場地十分紅火,我們的塔筒也非常熱銷,沒感覺到有什么異常。”
中國風機制造龍頭企業金風科技[17.16 -2.61%]也生意興隆。1月26日,金風科技將2009年度凈利潤預測從2009年10月27日公告的“同比增長30%~50%”大幅調高至“增長75%~95%”。
“風電三峽”讓風電設備商興奮得“發瘋”。業內有一組經常被談起的數據:中國風電[0.77 1.32%]整機制造企業數量已超過70家,風葉生產企業50多家,塔筒生產企業則有近100家,而在全球范圍內,中國之外的風機制造商只有十來家。
按照中國風電發展“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規劃布局,2020年將建成新疆哈密、甘肅酒泉、蒙西、蒙東、吉林、河北、江蘇七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也就是七個“風電三峽”,全國風電裝機容量可能突破1.5億千瓦。
2009年8月8日,世界上最大風電基地——甘肅省酒泉市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開工建設。
不過,在國家電網公司風電發展工作座談會上,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回應“風電并網難”、“大量風電機組空轉”等問題時指責說:風電開發沒有規劃、消納方向不明確,風電項目與電網項目審批脫節,并將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公開點名。
“風電三峽”發電賣給誰
為了應對酒泉“風電三峽”對電網的挑戰,2008年甘肅省電力公司成立風電技術中心,這是國家電網省級公司中唯一專門從事風電研究的專業隊伍。
該中心主任汪寧渤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風電機組不能并網已不是行業最頭痛的問題,最遲從2011年開始,‘賣給誰’的市場瓶頸才是最大的難題。酒泉‘風電三峽’正面臨著這樣的難題!”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技術中心負責人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到2010年年底酒泉風電基地一期516萬千瓦裝機完工,但甘肅省內,甚至西北電網都難以消納。
汪寧渤預計,2010年甘肅省用電最大負荷僅為950萬千瓦,最小負荷也就600多萬千瓦,從電力平衡角度考慮,要消納516萬千瓦風電,幾乎沒有可能。
于賢松說,據一些生意伙伴介紹,酒泉“風電三峽”電力消納不一定完全依靠甘肅市場,借助甘肅河西走廊75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可以在整個西北電網區域內銷售。
河西走廊750千伏超高壓線路于2010年3月獲準建設,預計年底建成。該線路全長約900公里,投資85億元,是西北電網主網架,東起甘肅永登縣,經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止于瓜州縣,并向西進一步延伸至新疆哈密地區,實現新疆同西北電網聯網。
汪寧渤說,這一線路建成后,能夠勉強滿足酒泉風電基地一期風電94%以上概率條件下的送出,但問題是“把電送到哪、賣給誰”。
寧夏發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應寬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和甘肅一樣,西北電網所屬其他省份也很難消納外來電力。“新疆可以說永遠不會缺電,寧夏也沒有問題,雖然青海的水電快開發完了,但其風電、太陽能發電完全能夠彌補,西藏負荷較少也無力消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