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農田是指根據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以及對建設用地的預測,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而確定的長期不得占用的耕地。應該說,基本農田是為了滿足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而必須確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
所謂基本農田,是指根據一定時期人口和國民經濟對農產品的需求以及對建設用地的預測而確定的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期內未經國務院批準不得占用的耕地,是從戰略高度出發,為了滿足一定時期人口和國民經濟對農產品的需求而必須確保的耕地的最低需求量,老百姓稱之為“吃飯田”、“保命田”。
該詞的最初提出是在1963年11月舉行的黃河中下游水土保持工作會議上,即“通過水土保持,逐步建立旱澇保收、產量較高的基本農田”。之后,雖然在不同文件中有不同的提法,但基本農田的中心內容沒有變化,即高產穩產田,強調了基本農田與一般耕地之間的質量差異,反映的是土地的內在肥力和生產特征。國務院1994年頒發的《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中,給基本農田下的定義是:“根據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以及對建設用地預測,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占用的和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期內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農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是高產優質的那一部分耕地,并非所有的耕地都是基本農田。一般來說,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耕地都是基本農田。老百姓稱基本農田為“吃飯田”、“保命田”。
基本農田保護界樁的作用
我國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備資源不足,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保持社會穩定,始終是我國的一個重大問題.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以滿足我國未來人口和國民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為農業生產乃至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起到保障作用.
劃定基本農田的意義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通過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進一步宣傳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增強了全社會保護耕地的意識.
第二,通過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協調了農業用地與建設用地的矛盾,比較好地處理了“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關系.
第三,通過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嚴格控制了對耕地的占用,切實保護了耕地,對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通過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穩定了農民承包土地的思想,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第五,通過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增加了對基本農田投入,加強了“噸糧田”建設.通過大力實施土地整理,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
聯 系 人:安云飛
手 機:17769033780
QQ:2013275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