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亞洲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對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急需開發和利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其次,亞洲主要國家非常重視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積極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和法規,保證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以中國為例,在2007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后,2009年中國政府又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清潔能源機制法律框架在中國已基本形成。該法案明確規定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比重和政府補貼可再生能源發電方案,鼓勵研發與可再生能源發電適配的先進電網,努力實現到201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的目標,力爭到2020年達到15%左右。除了建立相應的法律和法規之外,中國政府還逐年加大了對清潔能源產業的投資。根據美國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的統計,2010年中國在清潔能源方面的全年投資總計達544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除了中國,日本和韓國也加大了清潔能源的發展力度。總之,在以后十幾年中,亞洲將成為世界生物質顆粒燃料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區,而生產和消費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和韓國。
3問題與對策
3.1生產原料單一,數量供應有限
目前,歐盟和北美國家生物質顆粒燃料的主要生產原料是鋸末。鋸末是林業生產的廢棄物,由于其具有價格低廉,灰分含量低,燃燒后不易結垢,對燃燒爐腐蝕小等優點,是生物質顆粒燃料優秀的生產原料,被長期大量使用于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中。隨著生物質顆粒燃料需求量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在2008-2009年期間,一些年產量在幾十萬噸的大型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廠在北美洲、歐洲等地區孕育而生。但是與此同時,歐美經濟迎來衰退期,房地產的蕭條帶來了鋸末產量的急劇減少,鋸末供應量的不足與顆粒燃料擴大生產的需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圖4是2010年世界上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能力最強的5個國家,即美國、德國、俄羅斯、加拿大和瑞典的生產能力和實際產量。從圖4中可以看出,2010年5個國家的產能利用率分別是33%、53%、33%、69%、69%,它們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只達到51%。造成產能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生產原料鋸末的供應量不足,此問題也成為世界生物質顆粒燃料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因此,尋求價格低廉、數量可靠的替代原料是世界生物質顆粒燃料產業發展的新方向。農業秸稈是農業生產帶來的廢棄物,具有數量多、分布廣等特點,是寶貴的生物質資源,可以成為生物質顆粒燃料的替代原料。用農業秸稈制備顆粒燃料首先在歐洲一些森林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得到嘗試,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世界上農業秸稈顆粒燃料的產量最高的國家是烏克蘭、捷克、丹麥和英國,年產量分別達到19、11、10、10萬t。雖然不能與鋸末顆粒燃料的產量相比,但是隨著秸稈成型技術的日趨成熟,農業秸稈在生物質顆粒燃料產業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