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空氣C級精密過濾器
通用范圍:一般往復式空壓機前置過濾 材質:多層玻璃纖維濾芯 濾雜質:5MICRON 濾油含量:5PPM 最大壓力:16KG/CM 最高溫度:65℃ 一般壓差:0.2KG/CM 最大壓差:0.7KG/CM 功能:將壓縮氣內大量的油氣濾到5PPM以內及濾除雜質顆粒至5MICRON
壓縮空氣T級精密過濾器
通用范圍:一般螺旋式空壓機前置過濾 材質:多層玻璃纖維濾芯 濾雜質:1MICRON 濾油含量:0.5PPM 最大壓力:16KG/CM 最高溫度:65℃ 一般壓差:0.17KG/CM 最大壓差:0.7KG/CM 功能:將壓縮空氣內的油氣濾除至0.5PPM以以濾除雜質顆粒至1MICRON以下
壓縮空氣A級精密過濾器
通用范圍:一般空氣壓縮機后置過濾 材質:多層玻璃纖維濾芯 濾雜質:0.01MICRON 濾油含量:0.01PPM 最大壓力:16KG/CM 最高溫度:65℃ 一般壓差:0.275KG/CM 最大壓差:0.7KG/CM 功能:將壓縮空氣中微量油氣精密濾除至0.01PPM同時濾除空氣中雜質顆粒至0.01MICRON達到無油標準的高品質壓縮空氣
壓縮空氣H級精密過濾器
通用范圍:用高度精密過濾專用 材質:活性碳濾芯 濾雜質:0.03MICRON 濾油含量:0.003PPM 最大壓力:16KG/CM 最高溫度:65℃ 一般壓差:0.75KG/CM 最大壓差:0.7KG/CM 功能:一般用于濾除壓縮空氣中的臭氧,非常微細的油氣及超微顆粒 精密過濾器為了能達到高精密過濾品質,采用了多層不同過濾材質,其中包含了硼矽酸鹽的纖維層、玻璃纖維層、活性炭纖維層、多層不織布層及不銹鋼網層。唯有如此才能達到無油,無雜質高品質空氣。 補充: C 主管路過濾器 能除去大量的液體及3μm以上固體微粒,達到最低殘留油分含量僅5ppm,有少量的水分、灰塵和油霧。 用于空壓機,后部冷卻器之后,其它過濾器之前,作一般保護之用;用于冷干機之前,作前處理裝置。 T 空氣管路過濾器 能濾除小至1μm的液體及固體微粒,達到最低殘油分含量僅0.5ppm,有微量水分、灰塵和油霧。 用于A級過濾器之前作前處理之用;冷干機和吸干機之后,進一步提高空氣質量。 A 超高效除油過濾器 能濾除小至0.01μm的液體及固體微粒,達到最低殘油含量僅0.001ppm,幾乎所有的水分、灰塵和油都被去除。 用于H級過濾和吸干機之前,起保護作用,冷干機之后,確保空氣中不含油。 H 活性炭微油霧過濾器 能濾除小至0.01μm的油霧及碳氫化合物,達到最低殘油含量僅0.003ppm,不含水分、灰塵和油,無臭無味。 起最后一道過濾作用,供一些必須使用高質量高質量空氣的單位,如食品工業、呼吸、無菌包裝等。
過濾器選型的一般原則
1、進出口通徑 原則上過濾器的進出口通徑不應小于相配套的泵的進口通徑,一般與進口管路口徑一致。 2、公稱壓力 按照過濾管路可能出現的最高壓力確定過濾器的壓力等級。
3、孔目數的選擇 主要考慮需攔截的雜質粒徑,依據介質流程工藝要求而定。各種規格絲網可攔截的粒徑尺寸查下表“濾網規格”。
4、過濾器材質 過濾器的材質一般選擇與所連接的工藝管道材質相同,對于不同的服役條件可考慮選擇鑄鐵、碳鋼、低合金鋼或不銹鋼材質的過濾器。
5、過濾器阻力損失計算 水用過濾器,在一般計算額定流速下,壓力損失為0.52~1.2kpa
過濾器濾網精度換算
微米
|
10
|
25
|
30
|
40
|
50
|
80
|
100
|
120
|
150
|
200
|
400
|
800
|
1500
|
3000
|
目數
|
1500
|
650
|
550
|
400
|
300
|
200
|
150
|
120
|
100
|
80
|
40
|
20
|
10
|
5
|
毫米
|
0.01
|
0.025
|
0.03
|
0.04
|
0.05
|
0.08
|
0.1
|
0.12
|
0.15
|
0.2
|
0.4
|
0.8
|
1.5
|
3.0
|
壓縮空氣精密過濾器濾芯
壓縮空氣精密過濾器濾芯是過濾器的心臟,顧名思義為濾芯。濾芯的主要也是過濾器的主要原理,是為了凈化原生態的資源和資源的再利用,而需要的凈化設備,濾芯一般主要用在油過濾、水過濾、空氣過濾等過濾行業。除去過濾介質中少量雜質,可保護設備的正常工作或者空氣的潔凈,當流體經過過濾器中具有一定精度的濾芯后,其雜質被阻擋,而清潔的流物通過濾芯流出。
3.溫差的設定
這里指的溫差是室內空調回風溫度和室外溫度的差值。室內外溫差值是決定開啟新風置換系統的依據,界定溫度差的依據可以根據啟動換氣系統風扇的能耗、使用時間、折舊費用、清潔、更換內外過濾裝置的費用來計算。
4. 進風和排風系統
①進風設置在機房北墻或東西墻下部,進風應在地板下與專用空調的送風進行混合,其設計依據是在混合處能保證足夠的風壓,使得混合充分,混合的目的是保證在室外濕度大的情況下,和室內低焓值空氣混合防止結露。②排風口的位置在機房上部外墻,建議在南墻,若在與進風口同側,應考慮與上層進風口位置錯開,避免上層機房進風為換熱過的空氣。③進風口從滿足室內潔凈度要求出發,設計內外雙濾網,排風口設計單濾網以減少排氣阻力,均加鐵絲網罩,防止小動物的進入。由于進風和排風系統濾網的不同,導致進風和排風量的差異,機房會形成負壓,根據機房正壓的需要,進風功率總數應大于排風功率總數。④新風置換風扇的計算可以根據機房換氣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