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是深圳碳交易履約截止日,共計629家管控單位完成履約。深圳市發改委碳交易辦公室主任周全紅表示,市發改委將于2014年下半年針對完成履約義務的管控單位,啟動1億元的節能減排項目資助計劃,支持、鼓勵企業開展節能減排。
“在深圳碳排放配額發放從嚴從緊的情況下,能達成99%履約率是可以接受的。”周全紅說。
據數據部統計,在深圳635家碳排放管控單位中,37家上市公司以及6家擬上市公司完成2013年度碳排放權履約,也意味著擁有資格申請節能減排資助項目。
長城開發屬于最早完成履約的一批上市公司。公司證代李麗杰表示,公司產品出口歐美,這些國家對碳排放資質本身要求嚴格,公司便從早期開始就從事碳資產管理。
公司專門負責節能減排的廠務部高級經理涂國求表示,公司從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兩方面著手,在“十一五”期間,5年累計投入節能減排專項資金1000多萬元,比如在新建的惠州工廠采用LED節能燈、太陽能等措施經行減排。“按照工業增加值計算,我們應得的配額是12萬噸,而考慮到企業節能減排情況,2013年度獲準的額度是9萬噸,最終我們配額還結余了86噸。” 涂國求說。
另外,非上市公司中,華為也在6月份完成了履約。華為環保工作組負責人朱永光此前介紹,公司打造綠色供應鏈、建立環保信息管理系統,去年開展了390項環保節能項目,投資收益率達到181%,減少能源使用10%以上。
碳排放分析師表示,一般大型公司會有比較好的管理體系,履約會比中小企業容易。而周全紅表示,隨著企業碳排放強度下降,明年深圳政府發放的碳排放配額總量也會下降,同時會豐富碳金融產品,促進企業通過交易調劑碳配額余缺。據了解,2013年深圳最終發放的實際配額量為3050萬噸,而企業實際排放總量約為2900萬噸。
據陳海鷗介紹,深圳也將會把移動排放源也納入碳交易領域。深圳市副市長、深圳碳交易總設計師唐杰已經表示,深圳工業碳排放量會逐漸穩定,而汽車等移動排放源的碳排放量會顯著增加,未來購買燃油車的使用者需要去碳市場購買配額,以此引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節能減排。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