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常熟市國土資源局虞山分局綜合樓地源熱泵系統被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評為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示范工程項目,標志著華東首個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示范工程正式落戶常熟。
今年冬天,華北地區乃至中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頻頻遭受霧霾天氣困擾,為改善大氣環境,大中城市逐步開始使用包括可再生能源的清潔能源,尤其是在建筑節能領域中,高效清潔能源被大力推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不僅要滿足冬季采暖的要求,夏季降溫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地源熱泵技術提供了這一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入冬以來,天津、湖北、安徽等省市多個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工程在當地安家落戶,北京、沈陽等城市的地源熱泵推廣已經走在全國前列。
地源熱泵項目應用廣泛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地源熱泵技術開始應用于國內的空調工程領域,作為當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源熱泵技術在全國得到了廣泛而成功的應用,已經成為空調系統的一大熱點,其應用地區,從北京、天津、山東、河南、河北迅速擴大到湖北、湖南、內蒙古和東北等省區。
據了解,江蘇省常熟市國土資源局虞山分局綜合樓地源熱泵系統項目項目總建筑面積3129平方米,共鉆鑿56個換熱孔,孔深120米,采用了地埋管式地源熱泵系統為整個建筑提供冷熱源。熱泵系統運行后,夏季室內溫度能夠達到18-21攝氏度,冬季室內溫度能夠達到20-22攝氏度。與傳統空調相比,示范工程熱泵空調系統節約用電額約33.9%。
另外,湖北省自2000年開始采用地源熱泵技術,已在武昌火車站、武漢塔子湖體育中心、省國土資源廳大樓等60多棟建筑應用,建筑應用面積共200多萬平方米;武漢市50棟建筑采用了地源熱泵系統,采用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的為34棟,面積103萬平方米;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的為16棟,面積57萬平方米。在建的武漢火車站、漢口火車站主站房等都設計有地源熱泵系統。
依托政策支持快速發展
地源熱泵技術節能效果顯而易見,其在全國各地的廣泛應用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包括鼓勵新建或改造的辦公樓、工業廠房、醫院、賓館、學校等公共建筑以及居民住宅樓和農村集中建設的住宅采用熱泵系統;鼓勵燃煤、燃油鍋爐改用熱泵系統,市政府每年安排固定資產投資給予支持;市、區(縣)政府投資的學校、醫院、園林、行政事業辦公樓等公益性項目,供暖制冷系統優先選用熱泵系統,所需投資從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中安排解決等,促進了地源熱泵技術的推廣和使用。
根據天津市相關政策規定,所有水源熱泵工程項目均免收水資源費;享受政府給予應用燃煤供熱的全部優惠政策;對采用地源熱泵系統供熱制冷項目,按民用電價收費。同時,政府規定對利用可再生能源熱泵機組的空調,按機組額定制冷量每千瓦補貼800元;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熱水的高溫熱泵機組,按機組額定制熱量每千瓦補貼900元。
除此之外,北京、天津還設立地熱處作為淺層地熱能專項管理的機構。據了解,天津市地熱供暖小區及公建213個,面積約為1553萬平方米,約占集中供暖總面積的5%,是全國利用地熱資源供暖規模最大的城市。截至2012年底,天津登記在冊的地熱開采井285眼,采灌系統90個。2012年總開采量為3250萬立方米,回灌量為1310萬立方米,回灌率達到了40%,開發地熱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26.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3.2萬噸。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