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的發展,正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
近日,在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的全國發展改革系統加強節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指出,當前我國節能減排形勢嚴峻,霧霾防治形勢逼人。他在會議上提出,要加快發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推動分布式能源發展。
在霧霾天氣肆虐的背景下,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發展受到了外界的更多關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石元春在《支點》雜志撰文稱,新能源的方向應為生物質能。
而作為生物質發電的先行者,凱迪電力正表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原材料收購難題被破解、發電量不斷突破記錄、“二代發電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生物制油技術有望走出國門……
分析人士指出,在節能減排、能源危機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凱迪電力已經迎來春天。
新增電廠推升業績
12月26日晚間,凱迪電力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用2億元收購陽光凱迪位于廣西的北流、浦北、平樂三家盈利能力較強的電廠。同時,公司下屬谷城、安仁、霍山電廠1×30MW機組成功通過72+24小時連續運行,進入試運行階段。
凱迪電力表示,廣西是公司拓展生物能源業務的重點區域,該地區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例如北流電廠燃料供應和成本較其他區域生物質電廠具有明顯優勢。收購該區域內的生物質電廠,有利于公司統籌安排、優化配置生物質資源,為公司提升效益發揮作用。
北流電廠周邊燃料資源以桉木加工剩余物(樹皮、板皮、刨花等)為主,有相對集中的木材加工區,為北流的燃料供應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無論是新增的并網電廠,還是計劃收購的3家電廠,都將推進凱迪電力生物質板塊業績的提升。另據凱迪電力官網消息,12月22日,凱迪電力生物質發電板塊當日發電量達到1004.25千萬時,創日發電量的歷史新高。
盈利狀況持續向好
2013年12月10日,凱迪電力披露了公司今年11月份的發電量,數據顯示,公司旗下生物質電廠當月累計完成發電1.59億千瓦時。而這已經是公司自今年8月起,連續4個月發電量超過億度以上。
作為國內首家以生物質發電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發電量的多少,是公司經營業績的重要前瞻性指標。行業人士認為,發電量的穩定上升,代表著公司業績正不斷向好。
事實上,凱迪電力三季度業績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一點。公告顯示,今年三季度,該公司在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微降1.95%的情況下,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加了313.77%。
發電量的不斷攀升,首先得益于公司原材料收購環節的改革。
中國生物質能資源非常豐富,公開數據顯示,我國農作物播種面積有18億畝,年產生物質約7億噸,其中3億噸可被回收利用。不過,雖然絕對數量很大,但是農作物秸稈多處于分散狀態,體積大質量輕,運輸成本高,回收問題一直是生物質發電企業頭痛的問題。
而2012年上半年,凱迪電力在原材料收購環節甚至還遭遇到不良中間商囤積燃料、哄抬價格、摻砂摻水等現象,嚴重影響到了公司的正常經營。隨后,公司決定對原料收購腐敗問題持零容忍態度,并開始探索新的燃料收購模式。
現在,凱迪電力“大客戶+村級收購點”的采購模式,成功地解決了公司的原材料問題。
在大客戶方面,凱迪電力與中糧集團等稻米加工企業以及大的木材加工廠進行合作,公司直接采購他們的農業廢棄物以及木材邊角料、鋸末、模版等廢料。
與此同時,公司還在原料資源豐富的自然村設立二級料場,通過二級料場的采集,凱迪電力再進一步將燃料集中運往發電廠里的“一級料場”。
這種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保證了原材料的質量和供應量,從而為凱迪電力不斷上升的發電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祝建梅在一篇文章中預判,隨著生物質發電廠原材料采購體系的逐步建立完善,潛力巨大的燃料能為發電廠所用的比重逐步提高,以及相關政策能逐步完善、放寬,加上相關技術的日趨成熟,未來生物質發電將具有廣闊的前景,將成為繼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后又一新秀。
以先進技術攀新高點
在解決原材料供應問題的同時,凱迪電力第二代生物質電廠技術正成為公司業績攀升的另外一個助推器。
據了解,第一代電廠使用的是中溫次高壓循環硫化床生物質發電機組,而第二代電廠使用的是高溫超高壓循環硫化床生物質發電機組。二代電廠比第一代電廠技術更加先進,運行效率更高,經濟效益也更好。
凱迪電力今年的半年報也顯示,第二代技術生物質發電的毛利率為18.53%,遠遠高于第一代技術。
凱迪電力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正在運行的生物質電廠有6家,試運行的有9家,在建電廠有3家,明年上半年,這18家電廠都將并網發電。而這18家電廠中,有16家為第二代電廠。
凱迪電力董事長李林芝此前對媒體表示,第二代電廠在能源轉化效率上明顯優于第一代,公司的生物質電廠技術是全國甚至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凱迪電力擁有最優質的生物質發電資產。
有能源行業人士認為,憑借所掌握的第二代生物質發電技術,凱迪電力的業績有望登上一個新臺階。
事實上,凱迪電力在生物質能領域所擁有的“絕技”并非只有這一項。其生物質制油技術更是受到國家高層以及國外人士的關注。
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石元春在接受《中國電力報》采訪時也特別提到了凱迪公司的生物質制油技術。
他說,生物油是以農林廢棄物中數量最大和最難利用的木質纖維素為原料,經氣化和合成轉變為高品質的輕質油、柴油和石蠟油等,武漢陽光凱迪公司的萬噸級氣化合成生物油,多項技術指標及成本皆優于石化產品,這是一項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領先的重要技術創新成果。
今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武漢視察東湖高新的高科技企業時,對凱迪公司的生物質制油技術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如何出油?多少原料能出一噸油?成本多少?市場售價多少錢一噸?他一一發問。
習近平主席還詳細詢問了該項目的技術問題:“你這個技術,有沒有國家重大項目作支撐?國內外有沒有類似的技術和工廠?”
凱迪集團負責人回答稱,他們申請了200多項專利和3000多項專有技術,其中80多項為發明專利,在世界100多個國家申請了保護,領先歐美發達國家水平。除了受到國家高層的關注外,該技術還吸引了外國人士的目光。今年10月,馬來西亞前總理巴達維專赴凱迪,考察公司的生物質制油項目。
技術慢慢趨于成熟,讓產業化成為可能性。
今年6月,凱迪電力發布公告稱,將在廣西分期建設生物質氣化合成液體燃料項目。其中,第一期建設一條年產20萬噸生物質合成液體燃料項目,到2020年,年產量將達到200萬噸。
政策鼓勵前景光明
公開資料顯示,世界生物質發電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世界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后,丹麥開始積極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稈等生物質發電。到了90年代,歐美等國家也進入快速發展期。
到了最近10年,由于能源、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充分利用生物質資源得到了國家的積極鼓勵。
2008年,《秸稈能源化利用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出臺,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支持秸稈能源化利用。
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指出,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實行標桿上網電價政策。統一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75元。該價格高于傳統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
而今年1月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則進一步強調,要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利用為重點,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近期,在發改委組織召開的會議上,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指出,目前我國節能減排形勢嚴峻,霧霾防治形勢逼人,要加快發展生物質能等新能源。
其實,僅僅針對霧霾防治而言,生物質發電就能顯現出優越性。據了解,霧霾產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弱風氣象不利于污染物擴散;二是大量焚燒秸稈煙塵濃重;三是燃煤污染。
生物質發電以秸稈為原材料,避免了直接在農田被焚燒,同時,又能緩解燃煤發電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石元春在文章中稱,生物質能已是當今排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能源。2003年,瑞典生物質能的工業用途達1230億千瓦時,分別是天然氣和煤炭的12.3倍和4.5倍。而2003年,生物質能已經占美國能源消費總量的3%,超過水電而成為可再生能源的最大來源。
石元春認為,生物質能是唯一能大規模替代車用化石燃料的可再生清潔能源,非核能、水能、風能等可比。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凱迪電力商業模式的不斷成熟、技術的不斷完善,業績步步高升已經沒有太多懸念。而在節能減排任務趨重、能源危機加深的背景下,生物質能必將迎來大發展。作為生物質能的龍頭企業,凱迪電力的前景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