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意陶石灣工廠正式停產。作為陶企“三高”帽子下的一個縮影,金意陶石灣工廠的停產不難讓人聯想到陶企轉型的重要性。
近期,工信部公布了《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該標準將于2014年4月1日開始實施,屆時也將提高企業和地區進入陶瓷行業的“門檻”。
在原材料、燃料價格瘋漲的同時,
節能減排、能耗標準倒逼,建陶產業能否轉型升級,最終華麗“清潔”轉身?
“三高”帽子
在金意陶佛山生產基地的附近,聚集著醫院、幼兒園、小學、居民區等多處公共機構和住宅區,工廠所產生的異味一直困擾著周邊的居民。
早在2010年,金意陶就被禪城區環保局和城管局建議納入“淘汰轉移”類企業,促其盡快擬定搬遷計劃。2011年底,金意陶承諾2012年12月關閉石灣工廠,但由于高明工廠未能建成、員工安置等問題,搬遷時間一再延后。
盡管金意陶多次投資進行清潔能源等方面的改造,但是工廠所產生的異味一直未能根治。今年11月,佛山市副市長許國到金意陶現場督辦,將金意陶搬遷列入今年佛山市環境污染重大掛牌督辦案,并要求其在今年12月31日租約到期前必須搬走。
在“大限”之前,金意陶石灣工廠在12月23日晚上正式停產。
據了解,金意陶石灣工廠停產后,預計明年8月投產的金意陶高明生產基地初期計劃投入6條生產線,產能將達到1200萬平方米,年產值達到6-7億元。
金意陶方面表示,隨著轉型升級的推進,高明生產基地將成為金意陶試水行業標準的試驗田。據介紹,高明生產基地的建設將更加注重清潔能源和節能減排的環保要求。
在國內,陶瓷行業屬于高能耗高污染行業,被冠以“三高”的帽子。事實上,金意陶石灣工廠的關閉,也可以看到建陶產業在“三高”帽子下的一個縮影。
“清潔”轉身?
近期東鵬在香港掛牌上市,有業內人士就認為,東鵬之所以未選擇在國內上市,與陶瓷行業屬于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國內陶瓷企業上市獲得證監會審批非常困難有關。
東鵬成功登錄港股市場一周后,何新民在清遠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陶瓷受世界尊敬一直不夠,認為低端、劣質。我不服氣,所以在香港上市,就是要用國際化的舞臺,展示自己,贏得世界的尊敬?!?/div>
11月底,在蒙娜麗莎博士后工作站揭牌儀式上,蒙娜麗莎董事長蕭華也認為,傳統企業原有的發展模式已不適應于今天的市場環境,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和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已經影響甚至威協到了人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蕭華坦言,“面對巨大的環境和市場壓力,傳統企業只有轉型升級,才能突出重圍,迎來第二個發展的春天!”他認為,傳統產業需要通過科技創新改變原有的生產方式。
如同業內人士所言,如果企業不順應節能減排、轉型升級的潮流,是很難獲得長遠發展的。如今,陶瓷企業已經開始在轉型的路上摸索前進,一批龍頭建陶企業已率先突圍。
據了解,新明珠陶瓷集團是全國60家兩化融合試點單位之一,擁有授權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26項、外觀專利330項,已逐步實現了由技術追隨型企業向技術領先型企業的轉變。
此外,蒙娜麗莎推動節能、環保、安全、降耗、低等級原料應用等,在超薄大規格陶瓷產品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上領先國外同行。
可以看出,陶企越來越注重技術上的創新升級。
以蒙娜麗莎為例,12月14日,蒙娜麗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揭牌,這是蒙娜麗莎集團繼今年4月省市區三級院士工作站成立之后建立的另外一個技術創新平臺。
據蒙娜麗莎集團總工程師、集團研發中心總經理潘利敏介紹,蒙娜麗莎集團將依托這兩個技術創新平臺,吸引各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形成產學研聯動機制,針對陶瓷行業在能源消耗、環境治理、效率提升、生產自動化等方面的一批重點項目,進行技術研究與攻關。
陶瓷行業準入標準明年實施
12月3日,工信部公布了《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作為國家針對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制定的首部行業準入標準,該標準涉及到土地供應、環評審批、能源供給、質量和安全監管、信貸、融資以及相關企業在建筑衛生陶瓷項目投資施工建設與生產運營等方面,對建陶產業的發展進行多渠道、多環節的指導和規范。
有分析指出,隨著《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實施,將提高企業和地區進入陶瓷行業的“門檻”。對符合標準的行業龍頭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但對中小陶企來說并非好消息,新標準將使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發展面臨更大的挑戰,或將帶來新一輪產業格局變革。
事實上,早在2012年,工信部就委托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進行全國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發展政策研究,內容涉及產業目標、產業布局、技術政策、產品結構、輔助配套、行業準入、出口貿易和品牌服務等內容。
正是在該項政策研究的基礎上,工信部在9月13日公布了《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并根據各界反饋的意見,對其進行了修正和完善,于12月初正式出臺了《建筑衛生陶瓷產業準入標準》。
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會長吳一岳指出,該標準旨在引導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步伐,推進節能減排與清潔生產,轉向追求講質量、講效益的發展。
他希望,這一準入標準能通過嚴控新增產能,加速落后產能淘汰,引導行業實現質量、效益的增長。
吳一岳認為,目前行業產能過剩矛盾仍然突出,建筑衛生陶瓷市場出現回暖跡象,又帶來了一些企業投資過熱,將引發新的產能沖擊。不少陶瓷品牌企業通過產品創新、營銷創新,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而一些走中低端路線的企業,在市場有所回暖的環境下,通過低成本、低價格策略,以數量取勝,令一些高端品牌企業也感受到不小的壓力。
此前,在第十屆家居業高峰發展論壇上,樂華陶瓷潔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岳榮也認為,現在上新的生產線很容易,產能過剩是種常態,部分產品供不應求只是短暫現象,家居行業應該控制產能,節約有限的資源,避免盲目擴張。
相關數據顯示,建筑陶瓷產量目前統計達到90億平方米,實際產能超過100億平方米,而且每年以5%到10%的速度在增長。
行業人士普遍認為,盡管目前陶企都有相當的治理“三廢”的設備與措施,但仍難滿足社會對日益增長的環境質量的要求,建陶行業必須加快推進與提升節能減排水平。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