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電力一位內部人士周五表示,公司目前針對北海生物質油項目尚未制定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公司涉足該業務,旨在尋求長遠發展動力。
29日,凱迪電力發布公告指出,公司旗下北海凱迪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生物合成液體燃料項目(下稱“北海項目”)一期,新建年產60萬噸生物質合成油生產線已獲得相關部門備案。該項目總投資約95.25億元,有效期為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
今年以來,隨著燃料收購情況的改善,凱迪電力生物質發電業務逐步扭虧為盈,旗下并網電廠達到12家,月發電量超過1億度。公司還逐步延伸產業鏈至頁巖氣及生物質油板塊。
今年6月,凱迪電力決定對下屬北海凱迪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北海凱迪
生物質能源綜合項目建設規劃進行調整,停止北海4×55MW生物質發電機組項目建設,采用控股股東陽光凱迪
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陽光凱迪”)研發的技術與工藝,分期建設生物質合成液體燃料項目。根據規劃,該生物質氣化合成液體燃料項目項目第一期將建設一條年產20萬噸生物質合成液體燃料項目,到2020年,年產量將達到200萬噸。
上述生物質氣化合成液體燃料項目將利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殼等農林廢棄物,采用自主研發的生物質氣化合成液體燃料技術,生產生物柴油、石腦油、石蠟等化工能源產品。
凱迪電力董事長李林芝曾對媒體公開表示,大約使用4噸原料就可以產出1噸產品,產出的油品可以直接用在汽車、飛機上,而產品的質量也與中石油、中石化的終端產品基本一致。屆時,產品將通過油碼頭出口到新加坡等地。
生物質燃料作為新能源之一,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業界普遍指出,若生物質油業務今后能實現大規模推廣,則有望迎來“種植能源”時代,對于促進國家能源安全也有一定的作用。
大智慧通訊社了解到,凱迪電力控股股東陽光凱迪旗下擁有全球第一條投產的萬噸級生物質燃油生產線,但目前產業化剛起步,成熟度仍有待驗證。
凱迪電力此番涉足生物質油業務,旨在尋求未來發展的長遠動力,短期內不會對公司盈利帶來影響。
生物質油的核心技術目前還掌握在陽光凱迪手中,北海項目主要通過從母公司處獲得技術授權來展開。至于相關費用和條件,則需由上市公司與母公司另行商定。未來凱迪電力是否會獲得相關核心技術及業務資產尚未有定論。
據凱迪電力一位小股東今年5月對大智慧通訊社透露的消息顯示,公司內部有流傳大股東陽光凱迪有意將生物質燃油資產及業務以定向增發的方式注入到上市公司,但當時公司董秘張鴻健對此予以了否認。
而根據李林芝此前公開表示的態度表明,盡管短期內大股東沒有向公司注入該部分資產的計劃,但未來陽光凱迪應該會對核心技術做一個合理的安排和處置。
據悉,北海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工作,具體的實施方案須經相應的審議程序后確定。上述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實施方案還尚未出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