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致電北京東五環的一家長城汽車授權經銷商,銷售人員介紹說,截止到9月30日,所有的節能補貼全部停止,至于新的惠民政策,“什么時候開始實施還不知道?!?/div>
據了解,從2010年6月8日開始,工信部先后公布過八批汽車節能補貼目錄,總計補貼惠及車型615款。2011年10月17日,第七批目錄公布時,前六批目錄同步廢止。2013年9月30日開始,第七批、第八批目錄執行到期,也停止了。
《通知》在幾個方面都較上一版標準嚴格不少,被網友戲稱為“史上最嚴汽車節能補貼標準”?!锻ㄖ芬幎ǐ@補貼新車需達到“國Ⅴ標準”;入門油耗標準由原來的百公里6.3升提高到5.9升;補貼新規也首次對車輛尾氣排放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顆粒物重量等做出了嚴格要求。
在之前幾個批次的補貼目錄中,自主品牌車型占了將近一半的比重,像長城、比亞迪、奇瑞等都有大量車型入選。新的補貼政策雖然已經公布,但很多車企尚未開始申報車型。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公關部經理杜國忠說,“由于目前國家政策還沒有細則出臺,尚不知道什么車型可以申報?!?/div>
從之前八批補貼目錄的執行情況來看,首先是工信部公布節能補貼通知和細則,然后企業結合細則申報符合要求的車型,最后消費者選擇入選補貼名錄的車型,獲得優惠。而這一次,雖然《通知》在9月30日就公布了,但執行細則卻遲遲未出臺。
事實上,“百公里5.9升”并不是什么新政策。2012年7月9日,國務院發布的《節能與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下稱《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當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節能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當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節能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
“過去補貼面很大,相當于普惠制,都能得到補貼;現在是鼓勵(技術)先進,用補貼來促進技術進步。”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表示,2015年更像是一個最后期限,“先達到(油耗標準的)先獎勵,2015年都達到了(標準),就不存在獎勵先進了。”
在賈新光看來,嚴厲的《通知》不太可能走“回頭路”,“從國際(經驗)來看,節能補貼標準也是越來越嚴。”
雖然細則尚未出臺,但是單單油耗5.9升、國Ⅴ標準這兩條,就把很多車型擋在了門外。一位汽車業內人士預測,按現有市面上的車型,能入圍新標準的不會超過10款。
自主品牌如何“過冬”?
雖然《通知》并不是只針對自主品牌,但相對來說,《通知》設定的“新門檻”給了自主品牌不小的壓力。
賈新光認為,對于一些合資企業來說,本身有技術儲備,有能力進行產品升級,但對于一些技術薄弱的品牌,如果它不能改進技術,很容易就在新標準下陷入被動。
一位汽車業內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節能補貼標準剛推出的時候,主要是針對1.6升及以下車型,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國內自主品牌小排量汽車的銷量。但新標準的出臺顯然沒有了這種導向,反而對自主品牌不利。
舊的補貼政策已經到期,新的補貼政策還未落實,面對政策“青黃不接”的尷尬,很多車企自己掏錢“補貼”消費者,力圖保住銷量。
杜國忠透露,從2013年10月14日到12月31日,購買比亞迪原來節能惠民車型,依然可以獲得3000元優惠。所不同的是,優惠的名字由“節能補貼”變成了“廠商惠民補貼”。而在調查中也了解到,長城、奇瑞等自主品牌車企有不同程度的折價優惠政策。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其個人博客中談到《發展規劃》關于排量的規定時指出,“這一目標(2020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是可能達到的,前提是廣泛采用混合動力技術。同時也要抓緊在發動機、變速箱、輕量化、低阻輪胎以及降低風阻等方面的努力?!钡芏嗳艘脖硎?,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難度較高,自主品牌車企很難在短時間內追趕合資品牌。
對于車企來說,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是各廠商沖擊銷售量的“最后時刻”。今年的“金九銀十”,自主品牌表現一般。中汽協行業信息部披露的數據顯示,2013年9月,自主品牌無一進入“乘用車分車型前十位品牌銷量排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經銷商表示,“本來自主品牌就面臨殘酷冬天,節能補貼新政策會讓自主品牌雪上加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