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我國受霧霾影響區域占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9月12日,被稱為“史上最嚴”大氣污染治理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式發布。中央財政也安排50億元資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其他個省市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來治理大氣。隨著政策的落地,空氣質量能否有所改善?經濟與環境將如何平衡?在上周日播出的《新財富夜談》欄目中,葉檀攜手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李玉成、東北證券環保行業分析師王師,針對這些問題展開了討論。
十面“霾伏”誰之過
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之中,曾經有7個在中國。而對于民眾來說,面對如此頻繁出現的霧霾,已經從最初的忍耐轉變為一種忍無可忍的狀態。
葉檀:霧霾的形成主要是什么原因?有些人說中國人飲食習慣有問題,家庭主婦們炒菜產生的油煙太多了。
王師:從現在霧霾的情況來看,如果只是PM2.5的話,應該最主要由石化燃料的燃燒產生。像PM10等一些稍微大一點的顆粒可能是一些建筑揚塵、風沙導致。霧霾中的PM2.5的產生跟化石能源的燃燒是離不開的。包括汽車尾氣、燃煤電廠還包括其他化石燃料的使用。如果歸咎于居民的生活中所產生的,恐怕還是不大合適的,肯定還是和工業污染有關系的。
葉檀:韓老師您是能源網的,您可以跟我們談談工業污染的情況。
韓曉平:電廠是我們所有的污染企業里最好的,因為大部分國有電廠脫硫脫塵裝置基本上都是開著的。最可怕的就是一些燒
鍋爐的中小企業。中國去年工業用煤將近40億噸,而且這十年快速增長,2002年的時候中國燒煤才13.8億噸,到了2012年我國燒煤已經將近39.39億噸。實際上肯定是超過40億噸,因為統計上都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整個中國的面積占整個全球的表面面積是1.88%,但是燒了全世界一半的煤。霧霾的問題也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疊加關系,比如說城市里的做烤羊肉串的。已經污染很厲害了,還烤羊肉串,肯定是雪上加霜。我國除了這40億噸煤,每年還使用了5億噸的油。這5億噸的油都集中在城市里使用。所以城市里的污染就會更厲害一些。還有一個很大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氣候變暖由于北極冰川融化,南北極的溫差減小空氣流動性減弱,造成霧霾圍繞在城市上空。但是造成這個原因是什么?是由于溫室氣體排放太多了,而今天中國是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
平衡經濟與環境
葉檀:如果我國慢慢地減少煤炭的使用量從40億噸到30億噸,有可能嗎?如果現在就用其它能源取代煤炭,你覺得是可行的嗎?
王師:能源結構調整我國在十幾年前就提出來了。但是在過去的兩個五年規劃里,我國煤炭占全國的一次能源的消費比例從68%上升到了72%左右。它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當時我們迫于經濟增長的這個壓力,還是要保證一定的量。因為煤炭對于我們國家來說,它在能源里的地位就相當于我們平時吃的米飯。無論如何米飯可以少吃一點,但不吃恐怕是不現實的。關于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這個在我們國家確實是有非常大的潛力的。尤其是煤層氣、天然氣和頁巖氣。海外做的研究可能比我們國內還要深入。美國能源署隔一段時間會公布中國頁巖氣儲量,最近一次公布的數據預測,比他們之前公布的要少了一些,但盡管是這樣我國的氣總儲量和美國還是相當的。
新政能否
“撥霾見日”?
葉檀:政府出資50億來治理霧霾,未來幾年是否會有成效?
李玉成:50個億是給予在
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過程里面會碰到一些社會問題的補貼,另外通過這50億去撬動一個行業的整體。如果要投資整個行業可能需要上萬億。政府希望能通過這個幾百個億或幾十個億來帶動上萬億的整個產業鏈,從低碳經濟來實現減少排放。實際上我們經濟發展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現在追求生態經濟,生態經濟就是低碳經濟。
葉檀:政府希望用50億來撬動上萬億,這個秤砣是不是小了點?50億能撬動嗎?
韓曉平:50億主要是一個基礎建設。現在我們各地政府,縣以下的單位,包括一些地級市的單位,都沒有測PM2.5的設備。污染物都不能檢測出來,所以它要建立全國的一個網絡。建設網絡要設很多點,所以各地都要裝這些裝置,這是一個基礎的建設消費。
葉檀:我們假設我是一個鋼鐵企業,而且我剛好很不幸我在河北,離北京比較近,這時候政府說要關掉,這個時候該怎么辦,是該關還是不關,關了之后這幾千萬的損失,由誰彌補?
韓曉平:最大的問題并不是關不關的問題,而是這些脫硫、脫塵的裝置企業都有,但是現在白天看得見的時候他們是開著的,一到晚上看不見的時候就關了。開這些裝置要消耗電,地方認為這些企業是在本地交稅,就睜一眼閉一眼,任由他們排放。反正風一吹就會都刮到其他地方去了。大家都這種心態,就比較亂。一定要動用刑法,全世界所有的國家在碰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只有一條出路,就是用刑法。一被查出來,該坐牢坐牢,該罰款罰款,不管是央企國企,還是民營企業,絕不能夠保護。如果在這個方面做到了,至少環境可能從這個6級的污染降到5級,也許能降到4級。然后我們再考慮,其他的能源結構的調整。
葉檀:在如今的污染治理問題上,不僅僅是每個人想活得長一點的問題,而是關乎生活質量的問題。如果說有一種激勵機制,可以讓我們不被子孫后代罵,這種激勵機制使環保的人可以受益的,而不環保的人受罰。如果有這樣的一種機制存在,我想我們今天所說的霧霾,所有環境問題都已解決掉。所以今天我們探討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講的其實是一個公民責任,講的是企業的責任,既然說要建公民社會,那就需要每個人拿出行動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