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地處我國北方,四周環山,冬季逆溫天發生率高達80%,每年采暖期煙塵彌漫城市上空,被人謔稱“霧都”。幾年來,取締分散取暖的燃煤鍋爐340臺,搬倒大煙筒373根,減少煙塵排放量4677噸.市區集中供熱面積由925萬平方米提高到 2324萬平方米,三大熱電廠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率由38.6%提高到78%,列全國之首。全市建成33平方公里禁燒原煤的“無黑煙區”,占市中心區面積70%。
今年,華電能源牡丹江第二發電廠熱電聯產項目正在推進,新機組明年投產后,年可實現發電30億千瓦時,并增加供熱面積1000萬平方米,兩臺30萬千瓦新機組投產后相當于拆除128臺小鍋爐,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800噸,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1.8萬噸,減少煙塵排放1.6萬噸。
去年牡丹江市大氣優良天數為333天,比上年增加了15天;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由每立方米0.069毫克減少到0.055毫克。
牡丹江市因江而得名。過去這條江枯水期江面露底,斑駁陸離。今年,牡丹江規劃濱水城市建設,建成后將可壅高市區江段水位,建設8000千瓦低水頭發電站,沿江整體開發成秀美的景觀帶。
目前,牡丹江已被列入全國18個清潔能源試點市。水力資源、風力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04.35萬千瓦,其中水力發電裝機容量排在全省之首,達到67.8萬千瓦,占全省水電裝機的71.5%。
風電產業在全省名列前茅。2008年全市風電裝機容量9.22萬千瓦;2009年在建風電項目6個,總裝機容量26.32萬千瓦。2010年全部建成后,全市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5.54萬千瓦,成為東北最大的風力發電基地。屆時,將實現年發電量7億千瓦時,年產值4億元,年利稅2億元,每年少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71萬噸。
牡丹江發展低碳經濟,春秋兩季,干部群眾植樹造林,五年間綠化面積增加2000公頃;市民走進大街小巷,認養花草樹木;極大地改善了牡丹江的生態環境,就連過去罕見的野生東北虎、中華秋沙鴨也頻頻現身牡丹江流域。
黑龍江省牡丹江睿恒再生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郭家溝垃圾填埋氣發電廠,一期工程今年8月并網發電,每小時燃燒垃圾沼氣550到600立方米。這種沼氣如果排放到大氣中,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1倍,燃燒發電后,溫室效應僅是二氧化碳的1倍。預計到2017年,年產氣總量1800萬立方米,完全利用可轉化為2800萬千瓦時電能,相當于替代9000噸標煤,每年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27萬噸,相當于140平方公里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
“牡丹江市提出要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但決不要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我們要的是節能減排和經濟增長的共贏效應!”牡丹江市委書記俆廣國對城市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牡丹江對俄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13個循環經濟試點園區之一,區內工業企業108戶。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逐步形成了煤化工、造紙、無機硅材料、廢渣資源化、農林副產品深加工等五大主導產業鏈,并把企業之間的“小循環”提升到產業之間的“大循環”。
對過去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工行業,通過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建成了焦炭、電石、燒堿、樹脂、草酸、醋酸乙烯上下游吃配型的煤化工產業鏈,節能減排把污染降到最低。“中煤焦化”以豐富的煤炭資源生產出焦炭——“順達化工”以焦炭、石灰石等為主要原料生產出電石——“東北化工”啟動“醋酸乙烯”,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電石法合成醋酸乙烯產品,利用電石生產燒堿和樹脂——“鴻利化工”用燒堿生產出草酸和草酸二乙酯。這些企業的副產品也形成吃配關系,“東北高新”有效利用生產排放的電石渣為“鴻利化工”生產助劑原料;“順達化工”排放爐氣中的一氧化碳提純回收,成為“鴻利化工”的優質原料。
華能牡丹江第二發電廠中遠實業集團利用企業粉煤灰資源開發出的“粉煤灰磚”,每年可“吃掉”電廠年產粉煤灰總量的60%以上,已成為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的工業廢渣處理中心。
牡丹江碳化硼公司過去每年排放的煙塵廢水1000多噸,2007年他們新上了廢物回收系統,不僅將煙塵排放量減少到90%以上,而且通過廢物利用二次提取原料,年純增效益200多萬元。
循環經濟為牡丹江市帶來顯著經濟效益。今年前9個月,牡丹江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57.2億元,同比增長26.7%。上半年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率達到5.7%。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超過7%。牡丹江,鏡泊飛瀑,林海雪原,被評為全國“十佳”宜居城市。魏久純 王增偉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