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國家做了不好的事,結果拖累了我們。”在希臘曼提尼亞(Mantinia)的一個葡萄園里,約翰(GiannisTselepos)攤開雙手,一副無奈的樣子。
他指的是中國商務部7月1日啟動對原產歐盟的葡萄酒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在約翰看來,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歐盟上月初對中國產太陽能板征收臨時反傾銷稅,太陽能板問題的積極推動者法國和意大利受到懲罰,卻傷及無辜。
約翰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希臘釀酒商。過去三年多,他成功地把自家酒莊釀造的美酒推介到中國,“我給中國市場提供了很好的價格,”他說,“這兩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國市場的特點和葡萄酒消費者偏好,希望在中國市場做得更好。現在這個情況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
約翰說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對每一株葡萄樹精心呵護。“我的哲學是好的葡萄酒是在淳樸的地方釀成的,那些有錢的法國人釀不出好酒。”他一邊卷著襯衫袖子彎腰查看葡萄樹,一邊半是戲謔地說。他的家族酒莊Tselepos每年生產35萬瓶葡萄酒,其中的一半用于出口,出口到歐洲、北美、亞洲、澳大利亞等,出口到中國的只有2萬瓶,但約翰對中國市場前景非常看好,不久前還專門為自己的酒莊制作了中文網頁介紹。
和約翰一樣,所有對迅猛發展的中國葡萄酒市場充滿期待的歐洲葡萄酒商都對眼下的局勢發展感到擔心。葡萄酒雙反調查預計一年內結束,特殊情況下將延長至2015年1月1日。
根據海關數據,中國市場的進口紅酒約有60%來自歐盟,其中40%來自法國。雙反措施之后,預計消費者需要為來自歐盟的葡萄酒支付更高價格。
而因為享受免關稅待遇,智利和新西蘭產葡萄酒預計將成為進口紅酒市場上的受益者之一。目前中國紅酒市場有300億元人民幣的年消費規模,其中1/3是進口紅酒。
香港葡萄酒商會會長何耀康告訴本報,一些歐盟產葡萄酒確實存在低價銷售問題,特別是西班牙、意大利的某些產區,進口的桶裝葡萄酒每升不到1美元,甚至更低,還包括一些質量低劣的瓶裝酒,這些酒進口后嚴重影響到中國產葡萄酒特別是低端酒銷售。
據他介紹,實際上早在去年6、7月間,中國酒類行業協會就曾向商務部投訴歐盟葡萄酒傾銷問題。
何耀康相信,“雙反”對歐盟進口低端酒的影響較大,但因為進口渠道很難嚴格監控等因素,對高端酒的影響將非常有限。他還透露,自6月初商務部警告將對歐盟產葡萄酒雙反調查以來,眾多葡萄酒經銷商紛紛出手囤貨。
他指出,進口葡萄酒在渠道層面高度分散,信息不對稱,導致市場上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嚴重。他舉例稱,近日曾親眼看到一瓶在法國超市賣2歐元多的低檔葡萄酒,儼然冒充高檔酒在日照某商店貨架上以600多元銷售。
而另一個問題是,國產葡萄酒質量還未趕上,很多低端酒都是靠勾兌而成,即使與歐盟的劣質釀造酒相比,仍缺乏競爭力,這也是進口葡萄酒在國內市場份額逐年猛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7月3日,法國外交部主管法中關系特別代表奧布里(MartineAubry)在北京一小型媒體會上表示,法國政府未對葡萄酒進行補貼。
不過據本報了解,在歐盟一些國家,用于生產釀酒原料的葡萄酒莊園屬于農業范疇,享受農產品補貼待遇。
奧布里稱,法國及意大利等國都希望中國政府盡快展開調查,以減少對葡萄酒銷售生產的影響。她還特別指出,目前中方提出進行調查的酒莊中,有約40家有中國股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