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的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指引下,我國醫療器械工業得到穩步發展,到1986年底,醫藥行業擁有企業480多個,專業研究所1 2個,職工12.6萬多人。1986年工業總產值達15.6億元,“六五”期間實現產值、利稅同步增長,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16%。大量新產品投入生產,使產品結構有了很大改觀,精密醫療器械的比重逐年增加,1987年有330多種新產品投入生產。
“六五”期間,醫療器械工業加快了技術引進的步伐,引進工作的重點逐漸轉向引進生產技術與關鍵設備,并大力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國產化工作,還通過技術改造項目,引進了重大產品的生產線和關鍵設備。北京、上海、天津、青島的一些項目進展較快,如血球計數儀和B型超聲波診斷儀國產化程度已達70%以上。
幾年來,通過引進生產設備和技術改造項目的生產線與關鍵設備有:低速x線管生產線,x線影象增強管生產線,一次性注射器、注射針生產線,高分子輸液器具生產線,齒科材料生產線,碳化鎢牙科車針關鍵設備,象束光纖關鍵技術與設備,玻套體溫計關鍵設備等。對某些國內設備還組織了改進,使我們及時地采用國外先進技術和使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改變了部分生產廠家的面貌,加快了我國醫療器械生產技術的改進。
我國現階段生產的有800mA以下的x線診斷機、各種超聲波診斷儀、心電監護儀、床邊x線機、心電向量圖機、體外反搏等干余種醫療器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