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底,湖南株洲文化園內的景觀用水,將不再是江河水或是自來水,而是由污水凈化而成的水。今日上午,記者從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工程項目部了解到,年內,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一期工程將在年內完成。
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位于株洲市白石港北岸、汽車城斜對面,占地面積149畝,設計污水處理總規模25萬噸/日,總投資約4.4億元。去年10月啟動的一期工程,包括建設日處理規模為8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一座,以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網和中水回用管網。污水管網總長55.76km,服務人口約33.26萬人,收集范圍包括云龍示范區起步區及田心片區。
目前,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的處理通常采用的是離心濃縮脫水的工藝,這種工藝下產出的污泥含水率在80%左右,而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項目通過調整污泥處理工藝,直接將出廠污泥含水率降至50%以下。“這樣污泥體積更小,運行成本也降低很多。”項目技術負責人蔡啟武介紹,含水率在80%的污泥處理起來非常困難,只能是運至垃圾場進行處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含水率在50%的污泥則可以運至水泥廠當原材料。
蔡啟武介表示,經過處理后的水可達到污水處理最高的標準——國家一級A標,“可以用于景觀用水,比如文化園、天鵝湖等。”此外,這些水還可用于市政用水,比如澆灌花草樹木之類。
項目工程部長劉勇強介紹,目前一期工程主體已全部完成,預計6月底可完成全部土建項目并開始設備安裝。“項目進展非常順利,設備也已經陸續進場,我們將確保在年底可以試運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