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擬通過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臨時性懲罰關稅”前夕,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來到上海尋找商機。5月15日,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潔凈科技及建設與基礎設施執行司長吳自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2-3年,亞太區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雙反’不會影響這個趨勢。”
據悉,新加坡政府已經將潔凈科技產業視為戰略性的經濟增長點。到2015年,結晶科技產業將預計為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貢獻34億新元的產值,其中,潔凈能源這一領域將貢獻17億新元的產值。
吳自強認為,新加坡是便捷的國際化平臺,他們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擁有稅收、物流的優勢;此外,新加坡是金融中心,可以為企業項目開發提供融資。“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支持企業研發創新。”
記者從有關渠道了解到:在2006年-2007年,新加坡分配約7億新元的研發資金用于發展清潔技術領域;2011年,政府承諾又一個7億新元用于相關領域的研發。
在為項目開發提供融資渠道方面,吳自強向記者透露:“我們正積極邀請跨國銀行將新能源部門落戶新加坡,并計劃讓新能源企業的商業信托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并擇機推出綠色債券。”
“我們歡迎中國企業在新加坡設立研發中心,新加坡希望成為新能源企業的城市‘實驗室’和測試地點。”吳自強認為,“憑借在電子、精密工程和化工行業的強大能力,在大規模制造方面的專長、以及大規模的供應商基礎,新加坡有能力為潔凈能源企業創造價值。”
孫海燕,天合光能亞太、中東和非洲區總裁。2012年,他將總部辦公室設在了新加坡。對此,孫海燕認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創新環境、政府資源、融資渠道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天合光能是一家專業從事晶體硅太陽能組件制造商。
在孫海燕看來:“歐美光伏市場確實很大,未來幾年,亞太、中東和非洲將成為主要增長點,到2015年,上述區域的光伏市場總額將擴大3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