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有關“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將被歐盟征收平均47%關稅”的傳聞,已成為各界最關心的話題之一,更成為中國光伏企業在全球各大市場“被唱衰”的元兇。
如今,盡管這則傳聞僅源自于媒體報道中未署名的兩位“歐盟官員”,盡管距離歐盟規定的初裁結果公布日(6月5日)尚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盡管中國與歐盟間就“雙反”繼續展開對話是大概率事件,人們還是不得不面對,高達47%“反傾銷”重稅,將令中國光伏企業蒙受沉痛打擊。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向記者表示,“47%關稅,沒有一家光伏企業能接受,或愿意接受。我們能做的就是轉嫁給歐洲消費者和歐盟各國政府,通俗講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最后的結果,“懲罰性”關稅只能是懲罰歐洲自己”。
而輝倫太陽能市場部經理袁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亦表示,“雖然47%這一稅率是否真實我們還無法確定,雙反的形勢仍不明朗。但是中國的光伏企業不會就此倒下,我們相信光伏仍然是一個朝陽產業,因為清潔能源的廣泛運用是人類在本世紀追求的目標”。
歐盟搬石頭砸誰的腳
歐盟官方將這一征稅定義為“反傾銷懲罰性關稅”。對此,錢晶認為,“懲罰性”這個字眼本身就很有問題。
“我們做了什么,做錯了什么,中國光伏企業十年來的努力,進行規摸投入、技術提升、成本降低,加快了太陽能發電平價上網,讓太陽能光伏產品更快商品化和市場化,與傳統能源相比更具競爭優勢,大大節省了各國政府為發展新能源而從財政中劃撥的補貼,創造了歐美上百萬人的就業機會,請問,我們做錯了什么,請問懲罰我們什么!”錢晶不無感慨地說,“當經濟落魄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歐盟什么招都會使出來”。
輝倫太陽能市場部經理袁全表示:“在光伏產業鏈的中游電池片和組件環節,中國已經稱雄世界。毫無疑問,歐盟“雙反”在短時間內確實會給歐洲電池片和組件企業一絲喘息的機會。但試問,如果占全球70%份額的中國光伏業倒下,歐洲的光伏設備制造商又將如何生存?即便中國企業通過海外設廠曲線向歐洲供貨,歐洲的EPC總包商和電站投資人又將犧牲怎樣巨大的投資收益,來承受原本質優價廉的中國組件被迫漲價?”
“歐盟“雙反”不僅會讓歐洲的新能源進程大大退步,同時也會使上游設備企業和下游EPC總包商蒙受重大損失,更會引發中歐之間原本可以避免的貿易戰。歐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袁全重申。
開拓新市場向下游延伸
面對危機,中國光伏業也在自我反思。畢竟,只有足夠強大的企業,才能經歷無數風浪屹立不倒。
事實上,今天那些能夠在殘酷競爭中生存下來的中國光伏企業,都具有十分頑強的生命力。面對歐美市場關閉大門,他們以開發國內外新興市場相應對;面對行業中上游融資難,他們則以向下游電站開發、運營延伸以應對。
““雙反”話題剛起時,我們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今年我們在歐洲的預期出貨量從去年50%左右調整到20%,同時晶科一年多前就已開始積極布局新興市場。”錢晶認為,此次危機對中國光伏業最大的教育意義在于,“做強不等于做大,一味追求規模效益和成本優勢,在行業動蕩時就非常危險,所以一定要鑄造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別人難以超越。”
同樣,袁全介紹,輝倫太陽能早在去年仲夏就在“金磚戰略”的安排下進軍南美市場,在日本、東南亞、中西亞以及非洲都已取得了可喜的業務進展。
更為關鍵的是,國內光伏市場的逐漸興盛也令飽受歐美“雙反”折磨的光伏企業們看到了希望。據了解,輝倫在江蘇省東臺市沿海灘涂開發的50MW地面電站是2012年在江蘇省內享受國家電價補貼項目中最大的單體地面光伏電站。同時,其在江蘇省丹陽市開工建設的大亞集團15MW屋頂電站,是全國最大的單一企業屋頂光伏電站。
袁全認為,一方面得益于國內政府對光伏業的大力扶持,另一方面得益于輝倫不斷向產業下游延伸的戰略決策。“去年我們以產業合作的方式,鎖定了江蘇地區的屋頂和土地資源,用以開發建設光伏電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