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中美、中歐在可再生能源“雙反”方面的頻繁互動,一邊是在清潔能源新技術、新項目上深入的多方合作,世界能源的格局正在發生著變化。戰略調整、補貼變化、規劃修改,牽一發而動全身。
所謂清潔能源,即排放少、污染程度小的能源,一般認為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后者則包括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能和潮汐能等。對于清潔能源未來的發展趨勢,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PEW)清潔能源項目主管菲利斯·古提諾(Phyllis Cuttino)接受了記者專訪,對此進行了解讀。
重心轉移
PEW自2009年以來每年都會發布“G20國家清潔能源”研究報告,目前有沒有最新的報告數據或趨勢性的判斷?
菲利斯·古提諾:2012年的年度報告前兩天剛剛發布,從全球經濟角度看,雖然2012年該行業的全球投資總額下降了11%,縮減到2690億美元,但這主要是因為多個重要市場政府取消了優先發展刺激政策及戰略規劃,其實在2012年,全球新增總發電裝機容量高達88GW,創歷史新高。
我們通過對數據的統計發現,清潔能源的投資重心正由西方向東方轉移。數據顯示,亞洲及大洋洲地區去年吸引的投資增長了16%,達到1010億美元。
有哪些具體數據支撐這一判斷?
菲利斯·古提諾:首先是投資技術上的轉移,所謂“投資技術”,就是投資它所重點偏向的技術,另外一個是區域性的轉移。
就區域來講,我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現亞太地區吸引的投資其實已超過了傳統的清潔能源市場,所謂的“傳統能源市場”就是歐盟以及美洲地區。
去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總量是2690億美元,亞太地區吸引的投資就已達到了1010億美元,這一數據不僅比前一年上漲了16%,還表明亞太地區吸引的投資占到了全球總量的42%。
另外,我們還關注到一種趨勢,清潔能源投資的重點由過去傳統的風能逐漸向太陽能光伏產業轉移。去年全球的太陽能投資總量達到了1260億美元,而風能投資只有727億美元,更值得關注的是,其中中國的太陽能投資在全球排名第一。
G20國家中,中國是一個亮點。在吸引清潔能源投資方面,數據顯示,中國吸引的投資已經達到651億美元,比2011年上漲了20%,并且中國所吸引的投資已經占到了全球總投資的30%,在2012年度排名第一。就中國而言,中國在太陽能方面吸引的投資也是首次超過了風能所吸引的投資,2012年中國太陽能吸引的投資達到312億美元,風能是272億美元,而其他一些可再生能源吸引的投資是63億美元。
尋找政策平衡點
剛才談到,2012年清潔能源行業的全球投資下降是因為多個重要市場政府取消了優先發展刺激政策及戰略規劃,這對于世界范圍的清潔能源發展,是否會有影響?
菲利斯·古提諾: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只要它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的政策是長期持續的,那么它吸引的投資就會逐步上升。但相反,有一些國家,如果說它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的政策不是那么穩定,時有時無,那么他們吸引的投資是會減少的,因為這可能對于投資者或對于企業來說,意味著他們對該國的政策信心不是很足。
舉個例子,中國最近幾年制定了非常宏偉的發展清潔能源計劃,所以數據表現出中國吸引的投資逐步上升。包括日本、南非,因為支持清潔能源的政策強勁有力,近年來其吸引的投資也在逐年上漲。
相對而言,美國和歐盟一些國家的相關政策不太確定。特別是美國,過去幾年美國吸引的清潔能源投資是漲跌互現,而一些歐盟國家,取消了一些刺激清潔能源發展的優惠措施,比如取消了光伏上網電價的補貼等,這也反映出為什么歐盟國家吸引的投資有所下降。
您談到中國是排名第一吸引此類投資的國家,但在去年,遭遇了美國和歐洲國家的“雙反”,中國清潔能源企業日子并不好過。
菲利斯·古提諾:在對2012年的數據進行統計后,我們發現,去年價格的降低使得清潔能源的發電裝機容量上升,這說明在清潔能源方面,不管是太陽能還是風能,出現的制造商越多,價格越會下降,同時由于供大于求,特別是光伏電池組件,造成價格下降幅度非常大。
當然,中美或中歐的上述貿易摩擦會影響到價格。對于制造商來說,他們的日子的確是更加難過,問題的核心還是在于供大于求。不管是歐盟的、中國的,還是美國的制造商,都希望這種國際貿易關系可以是公正公平的。清潔能源市場是一個全球市場,貿易體之間需要達成共識,來分享國際市場給各國帶來的好處。
對于清潔能源的上網發電補貼,您認為會有怎樣的趨勢?歐盟的一些國家都在減少這方面的優惠補貼,隨著這些能源的價格降低,發展中國家應該如何對待補貼和投資的關系?
菲利斯·古提諾:現在各個國家都在力圖找到一種平衡,一方面鼓勵投資商投資到清潔能源產業,另一方面,又要確保政府的補貼不能太多,不能對國家的財政造成較大的負擔。
各個國家都在盡力平衡這個補貼的水平,一方面不要太慷慨,比如現在很多歐洲國家就發現,以前可能他們的補貼太高了,這樣的補貼對國家來說是不利的,并且在應用方面也要讓自己的補貼水平不要太低,以至于挫敗了這些投資者或企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