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5500億元,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6%左右,培育30家左右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節能環保企業。高效節能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節能環保產業市場。形成40個年產值在1億元以上的節能環保服務公司,節能環保服務基本實現專業化、市場化。”這是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日前下發的《關于貫徹國發〔2012〕19號文件進一步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了解到的。
山東省政府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把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擺上議事日程,省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健全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強化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情況的目標考核,科學制定考核指標,合理確定考核權重。
靠什么推動產業發展?
提高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標準對產業發展的催生促進作用;逐步提高節能環保產品政府采購比重
《意見》要求加快節能環保技術研發,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推動先進技術產業化、規模化,形成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優勢。重點包括節煤、節電、節油及余熱余壓回收利用等節能技術,尾礦、冶煉廢渣、廢舊機電產品、生產生活廢棄物、廢水等資源的循環利用技術,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環保技術等。
要提高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十二五”期間,培育節能環保領域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40家、工業設計中心1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家、重點實驗室5家、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家。
通過制(修)訂節能環保標準,充分發揮標準對產業發展的催生促進作用。逐步提高重點用能產品能效標準,修訂提高重點行業能耗限額強制性標準,根據國家要求,實施能效“領跑者”標準制度,強化總量控制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完善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
據了解,山東將制訂發布《節能環保新裝備新產品推廣目錄》,加快節能環保新裝備新產品推廣應用,重點包括工業節能裝備、辦公生活用節能產品、節能建材等節能裝備產品,生產生活廢棄物綜合利用裝備產品,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煙氣處理、危險廢物處理、環保監測裝備及藥劑等環保裝備產品等。“十二五”期間,推廣應用節能環保新裝備新產品500個(臺、套)。
發布節能產品政府采購補充清單,完善強制采購和優先采購制度,逐步提高節能環保產品政府采購比重。到2015年,節能產品采購金額占同類產品采購金額的比重達到90%以上。
同時,山東省將積極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改造,有序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辦公設備。推廣應用節能產品。到2015年,全省公共機構節能燈具、節水器具應用率達到90%以上。“十二五”期間,將開展200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工作,實施500項公共機構節約型示范工程,推進全省公共機構廢舊商品回收工作。
如何提升節能環保服務能力?
加快推進節能環保服務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積極推行特許經營模式、培育一批運營企業
《意見》指出,要深入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發揮優質資源富集的優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生產要素供給,加快培植優勢突出、特色鮮明、技術先進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重點培植5個節能產業基地、4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和3個環保產業基地。
要以提升節能環保服務能力為重點,加快推進節能環保服務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以污水處理、大型燃煤電廠脫硫脫硝、城市垃圾、危險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為重點,積極推行特許經營模式,培育一批以城市污水、工業廢水、除塵、脫硫脫硝、生活垃圾處理、受污染土壤修復、環境監測、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為主的環保設施持證運營企業。以環境咨詢、規劃及實施方案設計、信息服務為重點,大力發展生態效率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環境投資及風險評估、環境保險理賠等方面的咨詢服務企業。
力爭到2015年,在全省培育100家以上技術先進和具有較強項目實施能力的節能服務機構、50家具有環保工程總承包資質和能力的企業。
綠色產值增長靠什么?
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是重點
圍繞應用面廣、節能潛力大的鍋爐窯爐、電機系統、余熱余壓利用等重點領域,每年重點實施200個節能產業化項目,著力推進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上水平、擴規模。圍繞廢舊金屬、廢塑料、廢玻璃等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建設一批“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力爭到2015年,全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5%。
圍繞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工業機電設備、機床、礦采機械、冶金機械、鐵路機車裝備、辦公信息設備等再制造,重點實施14個再制造項目。圍繞建材、化工、造紙、煤炭、建筑業、農業等領域,重點實施179個廢物資源化項目,力爭到2015年,全省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實現產值550億元。
重點推進污染控制技術裝備和產品、環境監測技術裝備、環保材料與藥劑等產業化,力爭到2015年環保產業產值年增長率保持在16%以上。以青島百發10萬噸/日、魯北化工4萬噸/日和埕口鹽化2萬噸/日海水淡化工程等海水淡化項目為支撐,把青島、濱州等市建成集科研、應用、產業化示范于一體的全省海水淡化產業基地。
怎樣營造更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優先對節能環保項目投入;加快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完善污水處理費政策;打擊低價競爭、惡性競爭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意見》要求,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投入力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要優先安排企業實施節能環保項目。鼓勵優先購置使用節能環保裝備和產品,在實施重大工程招標時,同等條件下,對采用節能環保裝備和產品的給予優先支持。銀行業機構要積極推進綠色信貸,創新面向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產品、服務和信貸流程,逐步擴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規模。
要加快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制定符合山東省實際的峰谷分時電價辦法,加大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政策實施力度。嚴格落實脫硫電價,開展脫硝電價政策試點。建立完善居民用電、用水階梯式價格機制。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費政策,加大污水處理費特別是城市排污管網覆蓋范圍內自備水源單位的污水處理費征收力度。
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快項目實施。對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集中資源化處理中心等國家支持的項目用地,要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安排中給予重點保障。積極探索建立節能環保產業統計制度,研究確定統計指標體系,逐步完善統計方法,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意見》強調,要嚴格節能環保執法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加大懲處力度。整頓和規范節能環保市場秩序,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打擊低價競爭、惡性競爭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促進公平競爭、有序競爭,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