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兩會”上備受“重創”的環境保護部,在短短的一周時間內兩次表示,將“振作精神”、“有所作為”、“敢于擔當”,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信心和希望。
“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環保監督與執法,在今年的“兩會”上飽受詬病。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得到了171張反對票,另有47張棄權票,贊成票為2734張。周生賢是所有部長中獲得贊成票最少的。
就在投票結果公布當日,社會上議論紛紛。網民“西部浪人”發微博說:“中國的環境保護做得很差,環保部門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難怪投反對票的代表有那么多。如果環境再不治理,中國就再也沒有藍天白云了!”
近期,有關“公眾不滿環保部長任命”的聲音也不斷傳出。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總編輯劉鑒強撰文稱:“中國公眾如此大規模地質疑和反對一位部長的任命,極為罕見,說明公眾對環境之惡化與環保部的無所作為已不能容忍。”
“在最近五年間,環保部放松環評審批,令全國特別是西部生態脆弱區的大型工程暢行無阻,放任電力巨頭破壞江河。環保部門拖延、失職、諉過、狡辯,甚至為環境破壞推波助瀾,讓人失望透頂。”劉鑒強說:“中國環保十年,前十年突飛猛進,后五年無所作為,可謂虎頭蛇尾。”
劉鑒強認為,如果環保部門依舊像過去5年一樣“混”下去,“美麗中國”恐怕就要落空。
本報記者恰恰是從2003年介入環境新聞報道的,記得當時的環保總局,幾次“環評風暴”讓污染大戶心驚膽戰;綠色GDP排名又讓那些一味追求GDP增長的地方政府有所收斂;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保險等一系列環境經濟政策在推進節能減排中作用越來越顯著。
而最近這五年,環境污染事件頻發,不斷刷新紀錄:2006年甘肅徽縣鉛污染;2007年太湖爆發藍藻……2010年紫金礦業污染;2011年康菲石油污染;2012年廣西鎘污染、北京霧霾;2013年山西苯胺泄漏、山東地下水污染、上海萬頭死豬污染等等。
據記者了解,不斷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和越來越高的社會質疑聲浪,讓環保部“如坐針氈”。
3月19日,環保部黨組中心組(擴大)學習會上,周生賢就表示:“每一位環保人都必須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信念,忘我工作,切實解決關系民生的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問題,逐步改善環境質量,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信心和希望。”他說:“當前是環保工作有所作為的最好時期,也是解決新老環境問題的關鍵時期。”
3月25日,環保部常務會議上,周生賢再次表示,“據黨中央、國務院對環保工作的新要求,人民群眾對環保工作的新期待,全國環保系統要全面觀察、科學分析、準確判斷環境保護面臨的嚴峻形勢,增強憂患意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握大局,敢于擔當。”他說,要“深化認識、振作精神、銳意創新、有所作為。”
根據環保部確定的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方案,今年將重點解決大氣污染、水污染、農村環保問題,同時還將督促國控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監測信息向全社會公開,也將針對重污染地區出重拳、用猛藥,還要打組合拳,加強治理。
“兩會”前后,環保部已在重污染區域,對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業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環保部稱,“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污染治理史上最嚴厲的一項措施”。不過,效果如何仍需觀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