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主城區城市照明總體規劃》正式實施
有的區域要扮出美妙夜景,有的區域要還原黑色夜空。閃爍廣告牌不得面朝西湖。
就像去北京“不到長城非好漢”一樣,去香港,在太平山頂俯瞰無敵夜景也是許多人必選的選項。
白天的杭州已經很漂亮了,現在,晚上的杭州也要扮“亮”起來了。昨天,記者從杭州市城管委獲悉,《杭州市主城區城市照明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市政府批準,正式生效。這部規劃將從方方面面,來點亮杭州的夜景。
在西湖里坐船,將看不到動態閃爍廣告
每個區域都是燈火輝煌,這不現實,也不好看。《規劃》把杭州分成幾大區域,包括:許可設置區,在公共設施用地區域內,原則上鼓勵設置夜景燈光;限制設置區,在除商業用地外的其它適宜建設區,原則上不得設置夜景燈光;黑天空保護區,在禁止建設區,僅允許設置必要的功能性照明路燈,但禁止使用漫射光、半截光燈具,杜絕照向天空的逸散光。
另外,《規劃》還根據用地性質及建筑功能性質確定照明亮度分區:高亮度區域(商業、市政、商務辦公等城市公共設施建筑區域);中亮度區域(文體、工業、高新產業等建筑區域及夜景游覽區);低亮度區域(主要是住宅居住區、教育科研區)。
具體來說,各個區域有不同的特色。比如說,西湖核心景區跟鬧市區的照明景觀就肯定不一樣。針對西湖核心景區的特色,杭州提出,要調整建筑夜間的燈光色彩,與西湖夜景的色調更為協調。
作為世界遺產,西湖的燈光也要有一定的限制。《規劃》明確,要提升西湖東岸城市天際線的景觀照明水平,禁止動態閃爍廣告面向西湖,禁止商業廣告面向西湖。換句話說,以后,在西湖里坐船,面向城市就不能看到動態閃爍的廣告和商業廣告。
市城管委負責人說,經過多年整治,面向西湖的商業廣告已經沒有了,但動態閃爍廣告還有少量,這次就要整治掉,讓大家看到更干凈的夜空。
街區、馬路、橋梁、建筑,照明各有特色
而湖濱商貿特色街區、南山路特色街區的照明,又是另外一種特色。照明的尺度相對比較低,一般是10米線以下,然后要對現有的路燈進行整治,消滅“眩光”現象,讓路面更亮,又不會覺得晃眼。
出現在這些街區的燈具,也主要是庭院燈、高控光的投光燈,而且要讓大家有“見光不見燈”的感覺。
馬路的風格,也不盡相同。像延安路、慶春路,就是一個動態燈光的集中區域、廣告燈光與景觀照明的混合區域;像體育場路,就要限制動態燈光、限制廣告燈光,主要提升沿線景觀的照明品質。
而中河高架等城市地標,也將根據各自特色,量身定做亮燈方案。中河高架除了要完善高架橋本身的照明之外,上塘高架要補充防撞墻外側的照明,讓燈光景觀有連續性。
此外,就是要對變色的建筑進行整改,讓燈光效果更立體。
動態照明,不對居民造成光污染
這么多燈,會不會對居民區造成“光污染”?《規劃》也考慮到了,一方面,居住建筑物本身原則上不做泛光照明,避免對生活造成影響;在那些城市商業集中地段,在進行動態照明的時候,也有個前提——不對居民造成“光污染”。
市城管委相關處室負責人說,按照規劃,西湖、運河、錢江新城三個重點區域和武林商圈,以及中河、東河景觀河道、中河高架(含上塘高架)、延安路、杭州城站、鐵路東站等,將是近期(至2015年)的建設重點。整改過程中,還將把現有較耗能的燈具,換成更節能的產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