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家用電器生產和消費國之一。家用電器擁有量的迅速增長帶來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同時也加重了對環境的污染。世界各國都通過制定和實施能效標準、推廣能效標識制度來提高用能產品的能源效率,促進節能技術進步,進而減少有害物的排放和保護環境。
2012年,國家出臺了節能補貼惠民政策,其中265億的資金用于家電產品的補貼,一時間,一級能效產品成為了消費者關注的焦點。能效標準與能效標識已被證明是在降低能耗方面成本效益最佳的途徑,同時將帶來巨大的環境效益,也為消費者提供了積極的回報。
近期的研究結果表明,制定和有效地實施新的能效標準和能源標識,提高產品的能效水平和消費者節能意識,在2020年將節電277.5TWh,約折合節能量1.29 億噸標準煤。二者共同的節電量相當于2020年中國城鄉居民生活預計總用電量的56%,也就是說,通過制定和推廣能效標準、實施能效標識,中國未來20 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的預期增長可以減少近85 %。到2020 年,能效標準與標識的實施總共將減少1.10 億多噸的碳排放量;氮氧化物的減排量將達170 萬多噸;硫氧化物的減排量將達1833 萬噸;大氣顆粒物減排量將達1035 萬噸。這些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顯著減少能夠大大緩解溫室效應、光化學煙霧、酸雨等環境問題,對改善環境質量、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作用非淺。
不過,僅僅依靠政策只能單方面的促進節能發展。這次國家節能補貼,一期將在今年的5月31日到期,到期后,政策是否會像家電下鄉政策一般戛然而止并不得而知。不過如果有了刺激性的機制來做以引導,將能夠大大提高企業的興趣度。
例如,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組織開展的年度節能家電產品“能效之星”評選活動,雖然最終的宣傳效果并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不過這種刺激性的機制是需要時間來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并且要大大提高宣傳力度。其中在2012年,能效之星評選共涉及5大類75個型號產品。其中,房間空氣調節器23個型號產品,家用電冰箱13個型號產品,熱水器17個型號產品,電動洗衣機12個型號產品;平板電視10個型號產品。
在歐洲等國家,歐洲聯盟極其重視節能,采取了一系列節能措施。其中就有一些歐盟委員會的節能行動和歐盟發布的一些能效指令。節能涉及工業、交通運輸業和家庭等各個方面。歐洲健全的法律體系、節能技術創新和有效的稅費政策等為我國節能減排管理工作提供了啟示。
在美國及一些歐盟國家,都有能效測試的相關服務并推出一系列能效法規及節能計劃。其中最常見的是美國能源之星(Energy Star)、美國加州能效(CEC)及歐洲能效(Energy Efficacy)。這些擁有相應能效的產品在歐美市場上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并且前景廣闊。
除此之外,歐盟耗能產品生態設計指令也于2005年經過歐盟批準通過。指令的符合性將通過引入所謂的實施基準來實現,而這些實施基準包括最低能效性能標準和其他機制。在滿足該指令的符合性時應結合當前CE符合性標志的要求。這項指令的覆蓋范圍還包括:設計、制造、經銷、使用、回收再利用、循環使用以及熱回收、處置。
近年實踐證明,能效標識制度能促進產品能效的提高和節能技術的進步,推動用能產品市場向高效市場的轉換。因此政策只能是節能發展起步階段的墊腳石,而想要讓企業真正全身心去研發節能技術和拓展節能產品,還需要長效的刺激機制來提供動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