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的泉城,再一次被霧霾“襲擊”,是時候好好考慮一下我們該如何更理性、更有效地善待我們周圍的大自然了。日趨加重的空氣污染,僅僅靠臨時抱佛腳,包括車輛限行等“緊急”節能減排措施是遠遠不夠的,管一時,管不了一世。
節能減排不是個新概念,它作為口號我們已喊了多年,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有網友稱,為了讓我們的“臉面”漂亮,我們在鄉下砍樹,在城里種草;厲行節約一張紙,鋪張浪費萬畝田,這是對節能減排只停留在喊口號及“只顧自家小山頭,沒有下好整局環保棋”的一種諷刺。
如果我們的發展不是用短視和殺雞取卵的方式換取,而是與環境和諧共處;如果每上馬一個項目,不僅有良好的經濟利益,還能滿足各項環保評估數據,那么,我們的環境就不會被破壞,空氣污染也不會時好時壞,擁有更多的藍天更不是什么奢望。
節能減排不是個筐,別逮著什么都往里裝,更不能僅是應應急,重度污染了就拿出來抵擋一陣,預警解除便恢復原狀,那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