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繼美國對我國的光伏產業進行“雙反”之后,歐盟也蠢蠢欲動,開始了反傾銷調查。輿論普遍認為,對在我國算是新興產業的光伏業來講,這是致命的打擊。而前不久,相關部門就針鋒相對地發布了密集的救市政策,又為光伏產業走出寒冬創造了一線轉機。
近日,財政部正在協商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整體補貼的盤子、價格等細節。有些專家表示,價格補貼先期將進行試點,不會一下子鋪開。
在2012年加強應用-長三角分布式能源與沿江生態建設論壇上,財政部正抓緊與各部門協商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整體補貼的盤子、價格等細節。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度電價格補貼先期將試點進行,不會一下子鋪開。“先期試點最可行的是選取工商用電量高的地方,比如上海、北京等地。”
據了解,今年申報第二批金太陽工程總規模已經達到10GW,最終獲批將在2GW,加上第一批金太陽1.7GW,今年金太陽工程總規模至少是3.7GW。金太陽工程未來的補貼模式也將逐漸從事前補貼過渡到度電補貼模式。
“中國光伏行業能否從生產大國升級成應用大國,關鍵還是看補貼的力度。”參會的多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光伏行業要渡過眼前的難關,還需要國家后續政策的扶持,需要各個環節的扶持。這位人士還表示,項目上網還存在批復問題,現在基本上每個上網的項目無論大小都要經過發改委批復,這是一個瓶頸。
在國家政策扶持、光伏產品價格不斷下跌的大背景下,國內一些企業也伺機入市。中天光伏技術有限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十分看好光伏未來發展的前景,認為現在“入場”是公司在光伏領域顯身手的大好時機。
另一利好消息來自保險業。今年以來,保險業悄然以自身的使命和職責,為光伏企業盡力的減少損失、提供信心和保障。可以說,國家的扶植政策是陽光普照,保險的保障舉措就是潤物無聲。
目前,國內針對光伏產業的保險品種有二,出口信用保險和產品責任保險,分別針對出口信用風險和產品質量風險。
一方面,保險業為光伏產業出口信用提供了保障,僅在江西一地,今年累計支付光伏出口賠款8580萬元;另一方面,在“雙反”風頭正盛、企業風險乍現的時候,保險企業也提供了責任保險,即英大泰和財產保險公司與中怡保險經紀公司于近日共同推出的“25年期光伏組件質量及性能保險”。該創新產品的問世,打破了海外保險公司對于全球光伏保險產品的壟斷,意義非凡。
雖然我國的光伏產業正進入艱難的發展期,但是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金融保險資金的護航下,相信光伏業的曙光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