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素有“牡丹之鄉”美譽的洛陽市,率先躋身第一批“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市”,示范面積217萬平方米,獲得補助資金5000萬元。
2010年,河南省城鄉建設三年大提升行動計劃的號角吹響,洛陽市以“福民強市”為目標,精心謀劃重協作,通過廣泛深入宣傳推廣,制定示范項目相關配套政策,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示范工作開展期間,洛陽市共實施淺層地源熱泵、太陽能光熱等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53項,建筑面積352.73萬平方米,折算面積223.05萬平方米,目前已經全部竣工并通過專家驗收。”11月26日,洛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人介紹。
為擴大示范效應,2012年,洛陽市申請追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面積301萬平方米又獲批準,洛陽市正在建筑節能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制定相關配套政策
躋身“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市”后,洛陽市成立了以主管市長為組長,建設、財政、發改、國土、規劃、質監、水利、環保、規劃、氣象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洛陽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解決城市示范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洛陽市委、市政府還多次召開專題會,對建立建筑節能和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專項資金、落實示范城市地方配套資金等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和部署,并列入市委、市政府督察事項,進行督促落實。
洛陽市出臺了《洛陽市2009—2015年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專項規劃》,制定了《洛陽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工作實施方案》,印發了《關于在全市新建民用建筑中大力推廣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技術的通知》、《關于做好我市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的實施意見》、《關于在全市新建民用建筑中全面推廣模塊同層排水節水技術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2010年10月1日起,洛陽市太陽能熱水系統在全市新建民用建筑中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2011年2月起,洛陽市全面推廣“節地、節能、節材、節水和環保”型建筑,不斷提高全市建筑領域節能水平。
強力推進項目建設
確保補助資金安全
洛陽市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進度情況調查”和協調議事制度,深入項目進行指導,及時掌握項目實施進展情況,解決示范城市和項目建設的實際問題。洛陽市采取搭建平臺,開展觀摩、技術交流,召開可再生能源產品推介會,組織專家進行指導等多種形式,為項目建設單位提供技術服務。
為保證國家財政補助資金和地方配套補助資金使用安全,洛陽市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補助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由市級財政設立專戶,統一管理。項目竣工后,洛陽市財政局和洛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共同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初步驗收。凡符合建筑節能標準和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規程的示范項目,由洛陽市財政按照折算示范面積20元∕平方米左右的標準,對項目撥付補助資金總額的50%。目前,洛陽市財政已撥付補助基金2279萬元。
加強地方配套建設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洛陽市在廣泛宣傳引導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設計和模塊化同層排水節水技術,提高建筑能源利用和中水回用,促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逐步向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到今年底,洛陽市要實施完成黨政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系統建設,并與省級節能監管平臺聯網。洛陽市還將符合條件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項目列入城市示范項目之中,地方財政配套資金重點予以支持。
今年,洛陽市申請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項目共51個,建筑面積400.2萬平方米,折合應用面積301.2萬平方米,項目投資總計87.6億元,可再生能源部分投資2.45億元。截至目前,洛陽市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項目已竣工66.91萬平方米,已開工在建131.69萬平方米;地源熱泵項目已竣工28.15萬平方米,已開工在建155.33萬平方米;太陽能與地源熱泵結合應用類項目11.48萬平方米已開工。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工作,極大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洛陽市已有洛陽市天照太陽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規模以上太陽能光熱、光電生產企業13家,成為我國重要的太陽能光熱、光電產業基地。隨著洛陽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縱深發展,催生了一大批節能環保綠色建材生產企業。近兩年,洛陽市先后成立了河南海格爾、洛陽安太、洛陽佳適、洛陽市連勝、河南宏光、河南豐韜、北京(河南)守正等58家生產企業,年產值達4.5億元,新安排就業人員近萬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如今,2012年—2013年洛陽市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推廣面積藍圖已經繪就。“借助示范城市這個載體,洛陽市將繼續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力度,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圓滿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各項任務。”洛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人表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