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趕上天大旱,農民常說一句話“一碗水也能救活幾棵秧苗”。被“旱情”折磨得夠嗆的司機也有一個夢——“一杯水洗一輛車”。近期,一個杯水洗車的“運動”正在申城興起。該市有關部門提出微水洗車技術,倡導節約用水。這樣既對車身漆面損傷較小,又方便了小區內車主洗車,還能輻射到周邊小區擴大服務面。據介紹,微水環保洗車與高耗水洗車方式相比,前者的用水量僅為0.5~1升/輛,而后者則平均達100升以上/輛。按上海市汽車保有量計算,與高耗水洗車相比,微水洗車一年可節水1200萬立方米,并少排污水約1080立方米。
據介紹,上海每天平均有30萬~40萬輛車需要“洗澡”,但已形成連鎖規模的洗車行并不多。在車輛清洗業中,街頭無證攤點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有些攤點隨處接上民用水電,加上皮管塑料桶就可經營牟利;有些甚至擅自偷用城市消防龍頭水洗車牟利……無證洗車的背后,是觸目驚心的資源浪費和看不見的環境污染。作為嚴重缺水城市,北京的情況更不樂觀。幾年前的報道說過,北京每年洗車要洗掉一個昆明湖,現在是每年洗掉12個昆明湖。目前北京的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據測算,清洗一輛汽車的用水量約為0.16噸,若按全部汽車每周清洗一次計算,北京市每年洗車用水量達到3000萬噸。專家表示,其實企業花8000多元錢就能建一個中水蓄水池,可進行中水洗車。但目前洗車行業存在大量違規現象,使用自來水沖水已成業內慣例。居民普遍擔憂:如果不采取措施禁止清水洗車,提倡微水洗車,那我們將來喝什么?認識一位車主,為了支持節水,他幾乎從不到洗車店洗車。實在太臟了,自己就湊合用濕抹布擦擦。用他的話說,寧肯車漆受點兒傷,也不愿渴得哇哇叫。很多市民表示,“用更少的水,洗更多的車”應該成為一條城市口號,而且它比許多空洞無物的口號更重要。
比杯水洗車更牛的,是無水洗車。據技術人員介紹,無水洗車可將清洗、上光、打蠟同步完成,不僅具有清潔而且具有養護汽車的作用。它具有不需要水電資源,沒有污水排放,不需要專門場地,投資小、發展快的特點。針對無水洗車是否會損壞車輛的問題,專家回答:無水洗車專用的洗車劑含有懸磁劑,可有效使污漬與車漆產生間隙,在沙土顆粒和車漆間形成保護層,同時棕櫚蠟會包裹在污垢周圍,使污漬與車漆隔離,通過表面活性劑取出污漬,不會劃傷車輛,對車身還能起到防紫外線照射的作用,避免因長期水洗車對車漆的侵蝕及車漆過早黯淡無光、玻璃防霧、輪胎老化龜裂等現象。據初步估算,如果北京市全部實行無水洗車技術,可比傳統洗車方式節水80%。因此,無水洗車作為一種新型節水、節能、環保的汽車養護方式,隨著我國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以及國人環保意識的提高,必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正所謂“曲高和寡”,越是前衛的,越沒人響應。為什么?因為嫌麻煩。我相信,這項技術目前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總需要各方人士積極關注、加大投入技術資金、讓它早日造福于民吧?遺憾的是,這項環保技術仍舊被“養在深閨人不識”。也是,一開水龍頭,清水嘩嘩淌,多省事兒啊。
到街上洗個車,最少也得一二十元吧。終于到了這一天——連洗車也成了“奢侈品”。汽車洗澡的話題,筆者說過多次,成了真正的“車轱轆話”。不過車轱轆話也得說,因為可供人類使用的水已經不多了,而且剩下的也多半是“臟水”。老祖宗為我們留下這份寶貴的水資源,是洗車還是飲用?大家的想法肯定不會矛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