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60萬只政府補貼后的節能燈投放市場。據測算,未來這批節能燈節電、減排二氧化碳的功效相當可觀。火熱的銷售正在進行中,一些社區工作者也聽到一種憂慮:家里的廢舊節能燈管該怎么處置?扔到垃圾堆里,據說含汞污染環境;送到廢品收購點,白給人家也不要;就算有回收企業,這零星的節能燈通過什么渠道才能集中起來呢?
暢通電子廢棄物的回收渠道,才算把好事實事做到底。我國第一批財政補貼推廣中上市的上億只老舊節能燈正進入集中報廢期,老舊節能燈被專家稱為第二大生活垃圾“汞污染源”,與此同時,我國節能燈回收處理體系尚未建立起來。“用起來很節能、收回去沒渠道”,不但成了電子廢棄物的突出問題,更成了磨平老百姓環保熱情的“殺手锏”。
作為環保模范城,大連市民保護綠色家園的意識還是蠻強的。有的人多年來積攢了好幾公斤的廢舊電池,有的人定期將廢舊電池投放在部分學校、商店、酒店的廢舊電池回收箱里。對老百姓環境意識的提升需要予以肯定和鼓勵,更需要對其熱情加以引導和保護,否則,容易挫傷公眾參與環保的積極性。不久前,有這樣一則報道:我市某社區廢舊電池回收箱攢了滿“肚子”貨快溢出來了,卻無人處置。當很多人從新聞報道中得知,這些從老百姓手中回收上來的廢舊電池,大部分是無需集中處置的低汞化的普通干電池,可以同生活垃圾一同處理時,特別想說上一句:既然只有那些主要用于移動電話、計算機的可充電電池,主要用于汽車、電動車的鉛酸蓄電池等應當回收,那么,在廢舊電池回收箱旁加個明顯的提示語告知一下,是不是想得更細致、更周到呢?
保護公眾的環保熱情,需要社會管理養成系統的思維習慣。不能重推廣而忽視后續管理服務,等到問題集中顯現出來了,等到老百姓有了意見,才去被動地考慮如何處置。盡早形成回收、拆解、處置一條龍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需要政府推動,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市場化運行方可持久,更需要老百姓的了解方能支持。天津市由專業公司在綠色便利店引入廢棄物自動回收機,居民將廢棄物投入其中,就可換取便利店優惠/代金券使用。上海“廢舊服裝回收利用項目”被政府列入三年環保行動計劃,預計一旦安置的專用回收箱達到2000個以上,基本能收支平衡。要想保護老百姓的環保熱情,必須讓經濟杠桿發揮作用,讓企業有利可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