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零排放,零污染。下周,上汽集團歷時三年打造的中國首款基于全新平臺自主開發的純電動汽車——榮威E50將正式亮相。據悉,經過幾年的發展,上汽已初步構建起三電核心技術研發和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體系,為產業化工作打下基礎。
續航里程大增
平時我們用手機,最怕電池沒電;而開電動汽車,同樣擔心電池“out”:一旦沒電了,可不是找個充電器那么簡單。此前,續航里程短是電動汽車商品化最關鍵的不利因素。
專家分析,影響電動車續航里程的最關鍵三大因素為:電池容量,電器損耗和車身重量。電池能量密度技術突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以現有的電池技術,上汽已經做到了最好水平;而作為一輛車,必要的電器損耗,如空調系統和娛樂系統用電不可或缺。為此,上汽采用各種手段和技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減輕了車身的重量,使E50的有效續航里程(60公里勻速工況下)達到180公里,達到了世界電動車的頂尖水平。
有數據顯示,國內有70%的車主都在城市用車,70%的用車時間都是城市工況,85%的車主每天行駛里程低于50公里。續航里程達到180公里,意味著E50完全可以滿足絕大多數城市消費者的用車需求。據介紹,E50的充電方式有快慢兩種,慢充可用家用220V插座充電,而快充可在30分鐘內將電池充滿80%,充分適應市民的出行需求。
突破三電瓶頸
實際上,電動汽車的發展繞不開“三電”技術,即電機、電控、電池。不突破這三個“攔路虎”,電動汽車就很難走進尋常百姓家。為此,上汽早在幾年前就提早布局。
2006年3月,上汽就啟動了“上海”牌燃料電池轎車項目。至2011年初,上汽又批準通過了《上汽集團“十二五”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針對電動車領域內難以攻克的“三電”瓶頸,初步構建了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體系,為產業化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礎。
據記者了解,上汽通過E50開發實踐,掌握了整車控制集成系統、電池管理技術、電機控制系統、能量回饋制動控制、低功耗目標的低壓電源模式管理等先進技術,形成了汽車電子控制系統核心競爭力。
試水私車團購
展望未來,上汽希望E50能成為國內首款真正面向一般消費者銷售,真正實現“市場化”的純電動汽車。
近期,廣州、上海等城市相繼傳出消息,將給予新能源汽車免費上牌、補貼等優惠。根據業內人士透露,今后除了免費的新能源車車牌,在上海購買新能源車,還有望獲得最高10萬元的補貼。此前,根據上汽與上海汽車城簽署的《新能源汽車示范項目諒解備忘錄》,首批200輛純電E50即將通過上海高瞻新能源車銷售公司,試水私車團購市場。根據上汽新能源“十二五”總體目標,上汽希望未來其新能源汽車達到國內新能源汽車20%的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