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規劃》的出臺,確實是我們行業的一大利好。”杭州鼎楚節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楚節能)董事長兼總裁徐放對《浙商》記者說,“但我們仍將按原有規劃行進。干我們這一行的,光聽政府是不夠的。”
鼎楚節能所在的合同能源管理剛剛被列入《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據《規劃》中的內容,未來五年內將投入于節能減排產業的2.4萬億元之中,合同能源管理將分得一塊可觀的蛋糕。然而作為業內人士,徐放頗有幾分“清風拂山崗”的灑脫。
“幫人省錢”的生意
所謂的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種基于市場運作的全新節能新機制。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銷產品或技術,而是推銷一種減少能源成本的財務管理方法。簡單而言,鼎楚節能向客戶提供節能投資服務管理。當客戶獲得節能效益后,鼎楚節能與客戶一起共同分享節能成果,幫人省了錢,自己也賺到了錢。
如今,鼎楚節能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的行業涵蓋石油、化工、電力、冶金、紡織、輕工、照明、風機變頻、暖通與空調等領域。“我們目前主要關注的焦點是煤化工和建筑節能行業。”徐放稱。這兩個領域是他判斷中未來的主要增長點。
號稱并不總看政策辦事的徐放有著敏銳的嗅覺。在今年以前,石油、化工、鋼鐵等行業是鼎楚節能的主要客戶,現在,徐放的選擇變了。
“按照現在的形勢,原來一些優質的客戶日子或許不好過了。”徐放稱。
讓他們日子不好過的,或許正是《規劃》的出臺。對于高能耗企業而言,《規劃》所提出的節能減排新標準意味著一場大考。“原有的以高能耗為代價的增長已經無法維持,對能耗大戶而言,改進工藝、轉型升級是必須考慮的道路。再加上這兩年經濟復蘇步伐緩慢,這是一場關系生死的考驗。”
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的徐放,最終聚焦于煤化工和建筑節能。如今,鼎楚節能已經為焦煤集團提供節能減排服務,同時還在與內蒙古、新疆、貴州和陜西等地的煤礦企業進行合作;在建筑節能方面,7月份鼎楚節能剛剛完成了一幢大樓的能源站項目,“項目合同時間為10年,我們為這幢5萬多平方米的大樓提供全套能源管理服務。”
在徐放看來,鼎楚節能的優勢在于能夠為客戶提供綜合節能解決方案。“我們在許多方面都能為客戶提供最好的產品。工業循環水系統過程能量優化節能技術(簡稱EPI節能技術)、煤氣化節能技術、供電系統節電、新能源利用等節能技術的研發、應用與項目等等,鼎楚節能的資源配置能力是一流的。”
現在,鼎楚節能更像是一個平臺整合商,“在建筑節能方案上,我們與達實智能合作;在電力電子的高壓變頻方面,我們與榮信股份合作。一家合同能源管理企業如果要把所有產品和領域都做到最好,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大多做不到。而我們只要做好EPI節能技術,再尋找國內最優秀的其他行業的同伴,就能為企業提供最好的服務了。”徐放稱。
鼎楚節能正在穩步行進中。2011年,其銷售合同額為5000萬元,而今年上半年,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了2億元。
即使增長迅速,徐放的壓力仍然巨大,“2012年是關鍵一年。我們的轉型成不成功,就看下半年的業績了。”
政策紅利時代?
“其實無論規劃出不出臺,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場一直在穩步擴大。”徐放如是說。
在大多數人看來,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紅利時代似乎正在到來。
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主任助理孫小亮稱:“與節能減排‘十一五’規劃相比,‘十二五’規劃首次將合同能源管理列入了十大節能減排重點工程。作為一種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工程位列十大工程之一。”
據孫小亮介紹,去年以來,各個部委相繼出臺各領域節能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交通運輸部印發《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鐵道部印發《鐵路“十二五”節能規劃》、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印發《公共機構節能“十二五”規劃》,這些規劃均重點提出: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由此可見國家對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重視程度。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則稱,合同能源管理在進入我國十多年后迎來快速發展期。
事實上,合同能源管理早在上世紀末已進入我國,十多年來,一批專業節能服務公司隨之興起。但由于國家政策不明確、客戶積極性不高、節能公司技術資金實力不足等原因,這一模式未能得到大面積推行。
資金投入大、回收期長,是考驗合同能源管理的頭號難題。對節能公司而言,強大的持續融資能力是其做大做強的前提。為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發展,國務院2010年4月印發《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要求對開展合同能源管理的項目考慮實施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政策支持等。從2010年至今,企業節能服務需求快速釋放,合同能源交易額爆發式增長,截至今年6月份,我國合同能源管理市場突破6000億元。
“我們的發展一直是看碟下菜。”徐放說。所謂的“碟”是能用多少錢。“合同能源管理企業要發展,是靠資金撐出來的。如果沒有錢,大項目根本不敢接。做到一半資金鏈斷了怎么辦?從這個角度來講,《規劃》再美妙,不如為我們這樣的企業打通融資渠道。”
這并不單單是鼎楚節能面臨的問題。孫小亮稱,融資難和回款難是目前節能服務公司發展的兩大障礙。鑒于節能服務公司大多輕資產、無抵押的特點,按傳統業務貸款融資非常難。同時,現有政策對金融機構激勵不足,金融投資機構缺乏對合同能源管理和節能服務產業的了解和認可,造成節能服務公司普遍融資渠道不暢。此外,節能量測量和確認方法不統一、不合理,項目完成后能否達到預期的節能量,是節能服務公司能否從項目中贏利的主要風險,易導致節能服務公司無法收回投資和利潤。
“鼎楚節能發展到今天,自有資金是主要的資金渠道。”徐放嘆息。他希望在未來五年內,這樣的情況有所轉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