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歐盟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歐盟貿易委員會發言人約翰?克蘭西在其微博上稱,此案是歐盟迄今發起的“意義最為重大的”案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微訪談時在騰訊微博表示,今天歐盟對華反傾銷規模之大,也從側面反映出德國經濟正在面臨巨大的挑戰,因為光伏產業是德國試圖擺脫危機困擾、努力推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新興產業,光伏產業發展受阻對德國的經濟影響巨大,但歐盟設置貿易壁壘對歐盟光伏產業的弊大于利。
決定中國光伏產業繁榮的四大因素
1、傳統能源的價格水平越高,光伏產業越有發展空間,可惜的是現受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傳統能源價格大幅下挫,從而導致光伏產業的需求非常小。
2、光伏產業以前是由德國幾家少數企業生產壟斷,隨著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他們的地位迅速降低,甚至遭遇到生存危機。這主要是因為德國政府削減了光伏產業的財政補貼,使得德國產品價格與中國相比沒有競爭力。
3、德國和中國的光伏產業,無論是戰略,還是標志,同質化的程度非常高。因為德國發展光伏產業目的主要是振興出口,而不是內需,中國同樣如此,于是貿易的摩擦今后會越來越激烈。
4、美國的新能源戰略和歐洲錯位發展,他們更多的發展液燃體,而不是太陽和風能,美國想推進他們的標準來戰勝歐洲的標準,中國在新能源戰略上一定要謹慎行事。
中國光伏產業是否產能過剩
在問及中國光伏產業是否產能過剩時,孫立堅表示,判斷光伏產業是否過剩,不能在周期下行、需求不足的時候來判斷,關鍵還是要看光伏產業是否具備替代傳統能源的條件,比如,價格、便捷性、安全性等。至于光伏產業的需求不足問題,他認為,這不是光伏產業本身的問題,而是在周期下行的時候,所有行業都表現出這樣的特點。
設置貿易壁壘對歐盟光伏產業的弊大于利
孫立堅認為設置貿易壁壘對歐盟光伏產業的弊大于利,原因有三點:1、德國光伏產業競爭力在過度保護的狀態下會越來越惡化。2、德國的消費者在昂貴的光伏產品面前,會更多的選擇傳統能源產品。3、中國推進光伏產業遵循的是歐洲標準,所以現在兩者相斗,會帶來兩敗俱傷的結果,反而美國的標準未來會贏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孫立堅最后強調:“在今天中國光伏產業受到來自歐洲的巨大沖擊,我們一定要冷靜的看待問題,不要輕易的在具有這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時候,自己認為產能過剩,而沒有把光伏產業繼續做強。這樣就會失去了一個絕好的打造未來新能源產業標準的機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