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歐盟委員會9月6日宣布,對華光伏組件、關鍵零部件如硅片等發起反傾銷程序,這起涉案金額高達200多億美元的案件是迄今全球最大的單項產品貿易爭端。
此次歐盟反傾銷產品范圍比美國有所擴大,將以美國為參照國并有可能征收高于美國“雙反”的稅率,中國光伏業面臨嚴峻考驗。從長遠看,全球光伏市場并未萎縮,2014年后可望重回景氣。建議我國光伏業應采取三大措施,積極應對歐盟反傾銷,調整行業發展,使光伏業在“瘦身”的同時“強壯”起來。
歐盟反傾銷立案 稅率恐高于美國初裁制定的30%
與此前美對華光伏“雙反”影響不同,去年中國光伏產品有60%多輸往歐洲,歐洲市場對于中國光伏業的意義非比尋常,是中國光伏組件的最大出口地。此外,歐盟委員會公告顯示,反傾銷調查的產品為光伏組件、硅片、電池等,范圍較美國有所擴大,國內數百家企業牽涉其中。
按照反傾銷的程序,歐盟下一步將會根據企業規模、出口數量、出口金額等選取抽樣企業,這些抽樣企業將會享有單獨的反傾銷稅率。與以往不同的是,過去歐洲選取抽樣企業一般是2至3家企業,但歐盟此次可能會選擇5至6家企業作為應訴企業。
業內人士分析,歐盟反傾銷稅率一向較高,多在50%-60%左右,當前預測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的反傾銷稅率也會較高。而歐盟既然選擇了美國作為參照國來裁定是否傾銷以及相應的反傾銷稅率,預計稅率將會高于美國初裁制定的30%。
可見,立案后中國光伏企業將面臨嚴峻考驗。甚至有預測稱,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有可能導致六成的中國光伏企業倒閉。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6日稱,歐委會置歐盟上下游企業及其幾十萬就業員工的利益于不顧,置全球光伏產業鏈整體發展利益于不顧,對中國光伏產品悍然發起反傾銷調查,此舉不僅傷害中歐雙方企業的利益,還將對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造成巨大沖擊,可能導致產業發展的停滯甚至倒退。
雖然立案之后還有15個月才會出初裁結果,但在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看來,以美國發起“雙反”至今造成的影響為鑒,一旦立案,國外出口市場就會出現大幅停滯。自去年三季度至今,中國光伏產品在美國銷售額遠遠低于往年同期水平。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美國進口中國太陽能產品總值同比下降20%,6月降幅增至60%。
面臨形勢嚴峻 但“嚴寒”之后行業仍具光明前景
綜合專家觀點判斷,我國光伏企業目前面臨形勢之嚴峻要超過以往任何一次,但行業不會全軍覆沒,經過“嚴寒”的洗禮,一些企業會存活下來。并且,如果采取措施得當,行業在“瘦身”的同時還會“強壯”起來。
做出上述判斷是基于以下幾點:
第一,全球光伏市場發展只是增速下降,并沒有出現萎縮。2010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17.5吉瓦,2011年新增裝機量達到31吉瓦,光伏應用市場仍在以較快的速度擴張。
第二,2014年以后行業可望重回景氣。按照經濟周期理論,全球經濟到2014年有望好轉,屆時歐美國家的大選潮也已經過去,行業將重回上升通道。并且,此輪光伏產品價格的大跌,讓更多國家提前進入了光伏電力平價上網的行列,光伏發電競爭力的提升有助于進一步打開市場。但應注意的是,光伏發電對常規能源的替代是漸進性的,需求不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第三,歐洲光伏領域是一個年均200億美元的大市場,不可能完全排除中國企業的參與。歐盟現在也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它既不愿面對中國大量的光伏產品出口,也不可能將中國出口歐洲的“閘門”關死,因為以歐洲目前的電池和組件產能看,要滿足自己市場的需求,至少還要再發展4、5年,而其下游市場的發展不可能停滯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