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基地,電力是四大傳統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我省圍繞“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思路,加快建設以特高壓為主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充分發揮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有效推進我省由單一煤電基地向“立體能源中心”的轉變。9月8日,山西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潘秀寶接受記者采訪,介紹了相關情況。
打開“晉電外送”通道
我省在“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有關方案中,特別強調了加大煤炭資源就地轉化能力,“變輸煤為輸電”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我國首條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于2009年1月6日正式運營,2011年12月16日第二臺主變完成擴建,穩定輸送功率達到500萬千瓦。截至目前,特高壓已安全穩定運行44個月,累計南送電力254億千瓦時,就地轉化原煤1120余萬噸。
實踐證明,晉電外送有效緩解了我省每年數千萬噸煤炭運輸造成的運力緊張和二次污染,對我省低碳綠色新型能源基地建設和全國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起到積極的作用。“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將投資390億元,依托晉北、晉中和晉東三大煤電基地,分別規劃新建、擴建3座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如果規劃項目能夠實施,到2015年,山西特高壓外送能力將提高到4580萬千瓦,再加上現有的4個500千伏網對網輸電通道和1個500千伏點對網輸電通道,山西電力外送能力將超過5000萬千瓦。
推進新能源發電并網
在我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轉型核心工作中,低熱值煤發電、風電、煤層氣發電等成為重點推進的工作內容。
“我們積極支持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潘秀寶介紹,“在規劃、前期設計、并網批復、新設備投產和并網運行等方面,對其提供全過程的服務,保證清潔能源及新能源發電項目順利投產和安全經濟運行。”
截至目前,全省已投運的低熱值煤電裝機593萬千瓦、風電裝機162.85萬千瓦、煤層氣發電裝機42.17萬千瓦。“十二五”期間,全省將新建1000萬千瓦以上的風電機組和2000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機組,煤層氣發電裝機將達到600萬千瓦,進一步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和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同時,我省積極落實節能減排各項政策,通過關停小火電企業發電量指標轉讓、水電和火電置換等方式,配合淘汰落后產能各項工作,對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和違規建成項目,依法實施了停限電措施。僅今年上半年就節約標煤1.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083噸。
智能網絡將全覆蓋
“"十二五"末,將在全省建設55座充換電站,8500個交流充電樁,形成覆蓋全省的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提起未來的發展,潘秀寶表示。
我省在大力建設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促進低熱值煤發電的消納,同時利用谷期電力對電動汽車電池充電,既緩解了電網調峰壓力,又消納了低谷電力,有效地發展省內用電需求。他介紹,以應用純電動乘用車100萬輛為例,可增加低谷用電負荷約600萬千瓦,年消耗低谷電量約65億千瓦時,可增加電網600萬千瓦風電機組或857萬千瓦低熱值煤供熱機組接納能力,每年可轉化低熱值煤約3380萬噸,有效地減輕了城市污染,促進了風電、煤層氣及低熱值煤發電。據介紹,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于2010年全面啟動,去年已建設完成忻州五臺山、太原迎西、運城鹽湖3座充換電站及300個交流充電樁。今年,將再建成大同、陽泉、臨汾等5座充換電站,同時力爭推動純電動汽車在我省示范運營取得成效。近3年來,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約1.84億元,已形成電動汽車日服務能力約1600輛次。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