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排全國第二位;催生電動汽車、風電、光伏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全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70%;湖南省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1.5%……從省科技廳獲悉,科技助推“兩型社會”發展,目前湖南省綜合科技創新能力全國排名第11位,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一位。其中,全省減排收入累計超過3億元,居全國前列。
1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落戶
“我們正在并已積極推動組建了一批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省科技廳總工程師姜郁文介紹,目前湖南省依托中南大學和中電48所新組建了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光伏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是專門針對湖南省“兩型建設”量身定做的科技創新平臺,未來將為湘江流域整治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發力。
姜郁文透露,湖南省還有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1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包括流程工業節能、水污染治理工程技術、農田污染控制與農業資源利用、煤炭資源清潔利用等8個方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包括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生物柴油、廢舊塑料循環利用、LED(半導體照明)、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等中心。展望未來,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亞歐水資源研究與利用中心、中意設計創新中心(湖南)、中意技術轉移(湖南)分中心等一批重要創新平臺將落戶湖南。
100項低碳技術為“兩型產業”迎春天
據省科技廳數據統計,“十一五”以來,湖南省共計投入科技經費5億多元,并組織實施國家、省級各類重大科技項目30余項,研發兩型低碳重大關鍵技術近100項,建立兩型低碳技術應用示范工程120多個。
姜郁文介紹,針對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節能減排關鍵技術問題,投入經費近億元,組織實施了14個節能減排科技專項,突破了鋼鐵燒結生產節能、高電耗企業電氣節能、生豬清潔養殖、綠色低碳小區建設等一批節能減排關鍵技術。“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催生了電動汽車、風電、光伏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風電、軌道交通、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航空航天、軟件及創意設計、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產值占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近三成。”姜郁文說。
另外,省科技廳還提出規劃,要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的“兩型”產業體系,搶占新時期發展戰略制高點。力爭到2015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達到2萬億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至25%。
“十城萬盞”綠色能源布網全省
“‘十城萬盞’LED照明示范工程獲得突破,湘潭、郴州市被列入國家LED照明應用示范城市。”支持綠色能源發展,湖南省的“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也在推進。據省科技廳統計,目前長株潭地區已有1700多輛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在運營,累計節油量超過500萬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萬噸。“‘金太陽’光伏發電示范工程今年新上8個項目,裝機總容量為92兆瓦,總投資10億元,預計獲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億元”,姜郁文說,今年省科技廳還要專門安排重大專項,支持頁巖氣資源的勘探開發研究。
此外,目前我省已有35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在聯合國成功注冊,20多個項目得到簽發,已累計為省內及國內企業從國外買家獲得減排收入超3億元,居全國前列。姜郁文表示,未來省科技廳將著力構建高新技術產業壯大機制、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機制、支柱產業調整機制、落后產業淘汰機制、科技與金融結合長效機制、科技創新環境優化機制等六大機制,為“兩型社會”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引領和支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