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年中,低迷不振的光伏行業,被媒體普遍冠以“寒冬、暗夜、低谷”等負面的字眼。當光伏業頭上“朝陽行業”光環逐步褪色時,歐美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再度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光伏業前景的擔憂。
從2008年1月3日創下90美元天價,到8月30日每股收盤價0.9美元,即便如此,美國美新集團日前卻毫不留情將公司目標價調至0美元,理由是公司資產負債表存在巨大漏洞,2013年3月到期債務難以償還,唯一的出路是破產重組。
尚德只是中國光伏產業困境的縮影。2012年10月,美國商務部將公布雙反調查終裁結果,根據初裁結果來看,面對美國商務部向中國光伏企業征收的31%至250%稅費,中國的光伏產品已經失去了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 李俊峰:如果高于20%,別說是100%的懲罰性關稅,超過20%,這些企業幾乎是無利可圖的。這樣說,不論是用什么關稅一旦成立案,一旦實施反補貼或反傾銷的懲罰性關稅的話,美國市場對中國企業關上了大門。
對于光伏企業而言,實際上美國的雙反只是風向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歐洲爆發。2011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到歐盟的總金額約為204億美元,歐洲市場占中國光伏企業出口份額約為57%,是中國光伏企業的最大出口市場。
太陽能世界,是一家與中國光伏企業競爭多年的德國光伏企業。也正是這家公司,有可能將中國光伏行業推向面臨滅頂之災。
正是這家公司,向美國商務部提出了對中國光伏業的“雙反”調查申請。在7月24日,太陽能世界(SolarWorld)再次向歐盟提交反傾銷調查申請,如果該反傾銷案件立案,將成為中國歷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
天合光能董事長 高紀凡:歐洲市場到去年還是全球第一大的一個市場,德國有一些沒有競爭力的一些企業,實際上他為了保護自己能夠生存下去也在不斷的謀劃。
歐盟反傾銷稅一旦征收,國內光伏產品出口歐盟將完全受阻,對于中國光伏業將是一場真正的災難。
中國光伏業對歐美出口屢遭封堵,曾經的朝陽行業逐步走向低谷的態勢已經受到了高層的重視。8月30日,在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結束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中國與德國同意通過協商解決光伏產業的有關問題,避免反傾銷,進而加強合作。
中德領導人的表態,對于中歐的光伏之爭或許將帶來轉機。但除了反傾銷調查的,歐洲的光伏市場仍然處于萎縮態勢,在債務危機之下,歐洲各國正在逐步削減光伏發電的政策補貼。
據已公布的情況來看,德國將于4月1日起執行上網電價一次性削減補貼后,5月起將開始按照每月1%的幅度進行削減。
而在2011年躍升為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場意大利,則宣布將于2012年年中下調補貼8%左右;除此之外,英國、希臘、瑞士、西班牙等國也將進一步下調上網電價。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 孟憲淦:光伏市場大是一個政策推動的市場,因為它的光伏發電的價格高,需要政府和社會給予補貼。歐洲由于債務危機,它對光伏發電的補貼減少市場有一點萎縮。
英利集團首席執行官 王亦逾:你可以看得出來2011年對大家來說都是非常難,那么我覺得這個原因其實說起來也簡單,
一個是供大于求,另外一個是政府的補貼在下調
只是說可能對太陽能行業來說我們都知道要下降,只是下降的時間和下降的幅度都可能快于,或者說升于大家的預測
初期的行業暴利、地方政府的盲目支持,以及企業對市場判斷的失誤,導致光伏企業大幅擴產,市場供求嚴重失衡,是造成光伏行業目前困境的內因,也是決定性的因素。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 李俊峰:光伏行業有三五家企業,頂多十家企業就可以了,我們有500多家企業,有一兩個城市做就可以了,有100多個城市做,有一兩個省做就可以了,幾乎有20幾個省在做這個事情,矛盾不加以解決的話這個問題可能越演越烈。
一窩蜂”式的發展方式導致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正使得這一行業正面臨新一輪的洗牌。
天合光能董事長 高紀凡:到2015年的時候應該說這個行業面臨整合第一輪的結束,整個行業里面將會呈現前5家到10家企業再有85%的市場份額這種局面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 李俊峰:我們必須有一批企業而不是少數幾個企業要學會退出,沒有退出這個產業可能過渡的競爭的情況越演越烈。
盡管外部市場的變化是我光伏業此次遭遇危機的導火線,但內部產能迅猛擴張所導致的無序競爭,卻是此輪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中國的光伏行業就像一臺飛奔的列車,當它風馳電騁,呼嘯前行時,列車上的人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但當這臺列車逐漸降速,其中的危機也就開始顯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