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葵”剛剛過去,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就組織了考察組,視察杭州的水利工作。
昨天,人大召開匯報會,聽取杭州市政府關于全市水利情況的匯報,以及考察組在視察中發現的問題,并向杭州市有關部門提問,提出意見建議。
會上,不少人大代表都關注了杭州的排澇能力,如果杭州下一場像北京那樣的大雨,能扛得住嗎?
人大代表陳馬多里,到閑林水庫、苕溪泄洪工程等項目,進行了考察。在匯報會上,他提了三方面的問題,都是老百姓很關心的。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杭新景一輛危險品車翻車,大量危險化學品倒入新安江,導致新安江全城飲用水恐慌。我們的備用水源建設,迫在眉睫啊!”陳馬多里說。
同樣迫在眉睫的,還有城市排澇工程的建設,“北京給杭州敲響了警鐘,如果杭州遇到北京這樣的大雨,可能情況更糟,因為杭州有江有湖,城市里河道又縱橫分布。”
相應的,杭州的防洪排澇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與城市快速發展不相適應。
陳馬多里說,北京目前已開始對下沉式的立交橋進行改造,建蓄水池,這樣暴雨時,雨水就能積聚在蓄水池中,再排出,避免車輛無法判斷水深,駛入后被困橋下,“杭州的情況比北京復雜,希望能通過科學嚴密的研究,盡快找出適合杭州的排澇方式。”
在杭州市政府針對全市水利工作情況的匯報中,也提到,水利基礎設施依然是杭州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
有這樣一組數字,主要河流干堤達標率僅為61%,城區排澇能力嚴重不足,27個中心鎮200個中心村,只有2個鎮53個中心村防洪設施達標,山塘及水庫病險率仍有27.1%和38.7%。
在防御“海葵”的過程中,這些都是領導和市民關注的重點,但也是杭州防汛工作中的軟肋。
另外,城市供水水源也比較單一,80%取自錢塘江,20%來自東苕溪,取水口水質不穩定,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能力不強,保障城市供水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還有差距。
“十二五”期間,杭州計劃完成水利投資214.87億元。
主要任務就包括,全面完成錢塘江、東苕溪兩大流域主要堤防加固建設,提升流域防洪排澇能力,完成干堤加固建設200公里以上,達標率87%以上;完善城市防洪排澇工程體系,加大中心鎮、中心村防洪工程建設力度,防洪達標率達到80%以上。在資金方面,從城市建設維護稅中劃出不少于15%的資金用于城市防洪排澇和水源工程建設。
“十二五”杭州還將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68座以上、山塘除險加固1185座以上,積極開展需水量萬方以下病險山塘整治。加快大中型、重點小型水閘除險加固工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