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8月13日的一紙公告,中國鋁業(601600.SH)正式入主寧夏發電集團,這也預示著這家中國最大的鋁生產商在“煤電鋁一體化”方向上漸行漸遠。
公告內容顯示,中國鋁業將以20.33億元收購寧夏發電集團35.3%的股權,并接替寧夏國有投資運營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與入主同步進行的,是8月11日中國鋁業固原能源綜合開發項目的啟動,其主體是建設100萬噸的煤電鋁一體化項目。“中國鋁業將認真履行戰略合作協議,努力把寧夏發電集團建設成為中鋁公司在西北地區最大的能源平臺。”中國鋁業總經理熊維平說。
引人矚目的是,由于寧夏發電集團目前持有銀星能源(000862.SZ)28.02%的股權,這意味著,銀星能源從此被納入中國鋁業旗下的上市公司版圖,而銀星能源則是寧夏最大的太陽能企業。
寧夏發電集團董事長劉應寬告訴記者,光伏太陽能業務也裝入這次公司的重組中,主要涉及2000噸的冶金法多晶硅項目及已建成的6個光伏電站,“但目前尚未知曉中國鋁業在光伏領域的發展思路”。
煤電鋁一體化
此前,銀星能源發布公告稱,中國鋁業擬以增資擴股方式重組控股寧夏發電集團。
“它和我們整體下一步的戰略調整,以及煤電鋁一體發展是相關的,我們是綜合考慮的。”中國鋁業新聞發言人袁力表示。
根據收購提案,中國鋁業分別從中銀投資和中投信托中獲取兩公司在寧夏發電集團中的股權,股權比例合計為35.3%。其中,中國鋁業從中銀投資23.42%,股權轉讓價為13.47億元人民幣;從中投信托中獲取11.88%股權,股權轉讓價為6.74億元。
上述收購完成后,中銀投資及中投信托不再持有寧夏發電的股權,寧夏發電將從中外合資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內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鋁業成為寧夏發電的第一大股東。
中國鋁業方面表示,未來擬繼續通過各種方式以取得寧夏發電的控制權。
公開信息顯示,寧夏發電集團成立于2003年,擁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22家,分公司9家,參股公司8家,發電裝機權益容量478.8萬千瓦。其主要產業包括火電、風電、太陽能、煤炭以及裝備制造五大產業板塊。
劉應寬認為,寧夏發電集團擁有可觀的火電裝機容量和煤炭資源儲備,“寧夏的上網電價0.28-0.29元/度,這有助于中國鋁業降低鋁產品成本”。
中國鋁業2011年實現收入1459億元,同比增長20.6%,但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38億元,較之2011年的7.78億元劇減69%。歸結一點,不斷上漲的電價是其中主因,而電力成本已占據電解鋁生產成本的40%以上。
目前寧夏發電集團擁有固原市的王洼礦區和靈武市的積家井礦區,兩個礦區的煤炭資源儲量合計超過50億噸。
“不過積家井礦區的一部分煤炭權益已經被政府拿回去,目前兩個礦區的資源不到50億噸,但是寧夏發電還會繼續并購和發掘新的煤礦資源。”劉應寬說。
據記者了解,《中國鋁業固原煤電鋁一體化項目發展規劃》已經由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編制完成,并經過中鋁公司的審定通過。
劉應寬說,下一步就是做前期可研、環評,從國家發改委處拿到路條,繼而就正式開工建設。
太陽能的十字路口
在中國鋁業和寧夏發電集團的合作中,光電產業的合作為另一重頭,而2000噸的冶金法多晶硅項目去留則成為最主要的焦點。
“現在寧夏發電集團總資產在260億-270億左右,在太陽能方面大概投入了20多億資金對多晶硅提純技術與設備進行研發改造。”寧夏發電集團一位人士對此坦言。
在光伏技術路線選擇上,寧夏發電集團引入備受爭議的多晶硅冶金法,其與主流的改良西門子法相悖,多晶硅冶金法被認為技術不成熟、其硅片衰減性強等問題。
劉應寬對此予以反駁,其解釋,寧夏發電的2000噸冶金法多晶硅項目當前運行良好,目前生產純度已可達到6個9,“今年預計產量可達1500噸”。該項目上半年盈虧基本平衡,僅虧20萬元,相對于八成的多晶硅企業停產或半停產,已顯示出獨有的技術和成本優勢。
“雖然改良西門子法的多晶硅價格目前到22美元/公斤左右,但這是不可持續的,因為是虧本的生意,而我們目前的成本是25-30美元/公斤,未來還有下探的公司。”劉應寬說。
劉應寬同時告訴記者,由該公司冶金法多晶硅制成的光伏組件,已全部應用在該公司開發建設的6個光伏電站上,“實驗證明衰減性和改良西門子法沒差別,熱穩定性好,光電轉換率平均值可以達到16.5%以上”。
資料顯示,2008年9月15日,寧夏發電集團就已建成銀川330KV太陽能高壓并網電站,作為國家發改委特批的三個光伏電站項目之一,享受4元/千瓦時的補貼;太陽山10MW光伏電站,享受1.3元/千瓦時的政府補貼。
2011年底完成紅寺堡50MW電站、3MW中衛光伏屋頂、20MW高沙窩光伏溫棚電站、10MW固原光伏電站,均享受國家1.15元/度的25年補貼。
“依托銀星能源,寧夏發電集團還會繼續斬獲更多的光伏電站項目。”劉應寬同時承認,西部電站多存在上網接入難、上網補貼發放不及時等問題,“像我們風電、光伏電站的補貼,就被壓了將近6個億的資金”。
但本報記者了解到,由于屬非主流技術,對冶金法多晶硅的質疑一直不絕于耳,市場的接受度、光電轉換率衰減嚴重問題的解決、規模化的生產等,還需要經過市場的考驗。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中國鋁業對寧夏發電集團的并購,中國鋁業計劃低價清算太陽能業務,“甚至一度傳出‘0’資產評估的傳聞”。
“對冶金法多晶硅應該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劉應寬說,寧夏發電集團的資產,最有前景的就是冶金法多晶硅項目,“這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絕對領先水平的工程,未來冶金法多晶硅也會成為多晶硅應用的重要主流,我甚至認為它會占到多晶硅產量市場的5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