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實施已兩月有余,六安市大部分電器賣場都借著節能補貼的東風進行了產品推廣和促銷。不過,就在消費者們期待著享受補貼的利好時,記者卻在調查走訪中發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部分商家在節能補貼實施過程中耍起了一些小動作,使得消費者并未能獲得真正的實惠。
無節能標識 糾紛難免
8月13日,記者在市區梅山路一家電器賣場發現了些許端倪。記者觀察到,多種屬于節能補貼范圍內的電器并未被貼上“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節能標識,也沒有任何標簽顯示該電器可獲得國家給予的節能補貼。
在格力空調銷售區,記者看到所有空調均無節能標識。當記者詢問一臺睡夢寶系列空調有無補貼時,銷售人員表示不清楚,隨即記者向銷售人員表示了查詢請求,在查詢之后,記者被告知該空調有240元節能補貼。而在一旁已經開好單據即將要付款的市民張女士在聽到記者與銷售人員的對話之后非常郁悶,因為她所購買的正是該款空調,但并沒有人告訴她能夠享受節能補貼。不僅是空調,在各品牌冰箱、電視機等銷售區域也鮮見明顯的節能補貼標識,若市民不主動詢問的話則無人會告知。對此,該賣場銷售人員解釋道:“因為節能補貼政策下來沒多久,所以商場還沒來得及粘貼補貼標識。”
在位于市區皖西路的一家電器賣場內,記者看到有一些電器的節能標識被貼在不明顯處,若不仔細辨認則無法看得出來。正在購買冰箱的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我是在網上事先查過價格和補貼之后才來商場買的,即使商場不告知,我也知道哪一款享有補貼,所以他們忽悠不了我。”但是像劉先生這樣做好調查再來買電器的市民寥寥。
商家提標價 實惠難享
不貼節能標識并不是商家玩貓膩的唯一手段,為了能夠搭節能補貼的便車大賺一把,部分商家還采取了抬高標簽價的方式,表面看起來是消費者得到了實惠,實際上最終的獲利者還是商家。
在市區解放路一家商場內的電器專賣樓層,記者看到海爾卡薩帝系列的冰箱格外受歡迎,仔細詢問之后記者得知該系列幾乎每臺BD、BCD型號的冰箱都可以獲得國家節能補貼,其中BCD-356WACV型號的冰箱可獲得400元的節能補貼,并且還可以享受700至800元的優惠,這讓不少購買者都有些心動。不過記者通過觀察比較之后發現,該型號冰箱在皖西路一家電器賣場內的標簽價格為13999元,而在這里它的標簽價卻變成了14999元,價格足足被抬高了1000元,即使優惠800元,消費者也還是多花了200元。也就是說,在節能補貼的掩蓋下,商家借著玩手段賺得比以前更多。除了海爾之外,LG、索尼等品牌的商品也有此種現象。
直補有漏洞 疑問多多
節能補貼政策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后需攜帶身份證復印件、發票復印件以及商品上所粘貼的條形碼到購買處申請補貼,即先購買再領取補貼。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有部分銷售商違背了這一規定,他們是在消費者結賬時直接從商品價格中減去補貼金額從而完成補貼,然而,這種直補的方式漏洞多多。
記者在解放南路一家電器專賣店的付款臺看到,收銀員正在與購買者楊先生商量著從商品總額中扣減掉補貼金額,出于圖方便的心理,楊先生并未拒絕。既然已經在總額中扣除補貼金額,那么國家節能補貼誰來領取呢?對此銷售人員表示:“補貼還是按照程序領取,我們把補貼金額直接從售價里扣除是出于為顧客節省時間考慮。”
商家的出發點看起來是好的,但是也有人對此質疑,市民趙女士就對銷售人員的直補建議頗不認可,她說:“節能補貼本身就是額外的補貼,并不是算在銷售價格內的,他們(商家)這樣給我直接減掉,或許在這之前他們給我的銷售價格本來就不夠優惠,如此算下來還是他們得到了實惠。”
擦亮眼睛 謹慎提防
采訪中記者就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商家貓膩咨詢了電器行業的業內人士吳先生。“節能補貼政策是國家實施的一項惠民政策,其目的是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市場。結果到了商家這里就有些變味了,商家以盈利為目的,每天在想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目前家電市場上出現的一些‘騙補’陷阱是商家謀取利益的明顯體現。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當的謀利方式,它已經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是不可取的。”
吳先生表示,消費者需謹慎購物以防止“騙補”陷阱,他向消費者提供了一些應對“騙補”陷阱的方法。“消費者如果想要購買節能補貼的商品,就先要對節能補貼的政策有所了解,及時關注政策的動態。另外,消費者在選購有節能補貼的家電時,需要認準品牌,選擇科技含量高、服務有保障的產品,最好多去幾個商場,進行多重比較。同時,消費者在購買家電時一定要問一問家電有無補貼,以避免銷售人員不主動告知從而被損害了利益。”此外,吳先生還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家電時應該仔細閱讀各種單據,一定要保存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