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此事,再有人跟我說中國的知識分子,中國的民眾無力、軟弱,我是不會相信的。”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環(huán)保政治的幾萬分之一
連岳的專欄都是大實話,正如他這個人。他不會因為被輿論定義為環(huán)保斗士,而感覺身份陡變。他說,之所以當初那么上心地參與PX事件,說白了,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他住在鼓浪嶼,是切身利益攸關者。
自己的生活,自己不上心,還想指望誰?就一味跟著那些過度闡釋的報道往自己臉上一個勁兒貼金。
他說,如果咱們中國人每一位都能這樣,那局面就好了,先得有小我,才能匯聚出大我。誰也不是天生就做英雄,沒那么多大道理和大情懷。
事實上,PX事件之前,他對環(huán)保的態(tài)度只是“一般關心吧”,當時有時事評論專欄,也會關注媒體上出現的環(huán)境事件。
那時的連岳,還叫鐘曉勇,“還只是一個頗受歡迎的情感專欄作家,跟小資、小智慧之類的詞聯(lián)系在一起,寫寫文化專欄。”做過《南方周末》記者,也做過老師,當過檢察官。
1997年,27歲的連岳一口氣買了三本《中國可以說不》,激動地四處送人。如今往事重提,他總嘲笑自己當初的愚蠢。
十年一晃而過,連岳慶幸的是,“我在關鍵時刻沒有糊涂,在該做選擇的時候,沒有逃避。”
十年后,廈門發(fā)生PX事件,這危及島內百萬民眾的生活。連岳終于坐不住了,他開始大量在自己博客里寫申討和思考的文章,那段時間他利用網站發(fā)布內地和香港有關PX的最新消息,引人關注,被輿論列為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公民記者。
“將環(huán)保回歸為地方政治。”這是連岳長久以來基于環(huán)保政治的思考。那就是,讓民眾廣泛參與,讓各方的聲音充分表述,公眾治理環(huán)境將比政府與企業(yè)更有效率。
很多人贊揚連岳參與PX事件的過程,體現了一個公共知識分子介入環(huán)保的一個樣本。而作為連岳自己,只是覺得做到了一個公民的本分。“這是整個城市的公民行為,我只是其中幾萬分之一。”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