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的 《“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以下簡稱 《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4.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市場潛力巨大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節能環保形勢日益嚴峻復雜。國際上,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把實施綠色新政、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刺激經濟增長和經濟轉型的重要內容,發展綠色經濟的重點是推進綠色產業的發展,而綠色產業的主力軍就是節能環保產業和新能源產業。
而在國內,“十二五”期間,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加快發展階段,能源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脆弱的問題將進一步加劇,為實現 “十二五”規劃 《綱要》確定的單位GDP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等約束性指標,必須不斷提升我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綠色產業及產品將在今后國際經濟、技術和貿易中展開激烈競爭。為使我國在新一輪的經濟增長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不斷提升節能環保產業競爭力。
該人士強調,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潛力巨大,拉動經濟增長前景廣闊。據測算,到2015年,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標準煤,可帶動上萬億元投資;節能服務業總產值可突破3000億元;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市場空間巨大;城鎮污水垃圾、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可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因此,我國應積極發展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
“十二五”重點發展三產業
《規劃》明確了 “十二五”期間節能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和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一是節能產業。節能技術和裝備重點是高效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儀器設備等。
二是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重點是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再制造、再生資源利用、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
三是環保產業。環保技術和裝備重點是先進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大氣污染控制、危險廢物與土壤污染治理、監測設備等。
此外,圍繞重點領域確定的工作方向,《規劃》提出了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及應用工程、再制造產業化工程、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產業化示范工程節能環保服務業培育工程等八大工程,形成對節能環保產業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動。
政策鼓勵節能環保裝備出口
為大力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價格、收費和土地政策,如研究制定鼓勵余熱余壓發電的價格政策,優先保障環保設施用地等。二是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安排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專項資金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重點工程,完善節能、節水、環保、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等。三是拓寬投融資渠道,探索收費權質押貸款,支持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四是完善進出口政策,鼓勵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出口,對用于制造大型節能環保設備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研究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等。五是強化技術支撐,發布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目錄,設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