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要求各省、市、自治區以及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認真貫徹執行。
隨后,在《發展規劃》的宣貫會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向弟海處長表示,近期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混合動力客車的示范運行。
根據《發展規劃》所述,本規劃所指的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燃料電池汽車。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具備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子控制和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但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部分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還沒有突破,社會配套體系也不完善。
根據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發展狀況及面臨的形勢,《發展規劃》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與任務做了詳盡規劃。
其中,規劃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技術創新是中心環節
比亞迪電動汽車著火事件,足以說明新能源汽車在實際使用中還存在有不可小覷的安全隱患問題,這應歸咎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成熟。
《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并認為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是培育和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中心環節。這就需要大力推進動力電池技術創新、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發。
《發展規劃》還指出,到2015年,新能源乘用車最高車速不低于100公里/小時、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150瓦時/公斤以上等目標任務,這無疑也是對核心技術能力的挑戰。
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
一位電動出租車司機不敢搭載路途較遙遠的乘客,原因是擔心途中汽車電池沒電而導致無法行駛。如果路途中有便捷的充電等基礎設施,那么,新能源出租車司機的擔憂就可免去一些。
《發展規劃》中就明確提出了任務要求:要積極推進充電設施建設,以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充電設施建設中還提出了商業運營這一模式。鼓勵試點城市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因地制宜建設慢速充電樁、公共快速充換電等設施,使其逐步實現市場化和社會化。
另外,針對動力電池后期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規劃》中也提出,要引導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并鼓勵發展專業化的電池回收利用企業,以此加強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不完全統計,2012年上半年汽車整車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3167輛,其中,純電動汽車3021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146輛;銷售新能源汽車3525輛,其中,純電動汽車3444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81輛。
鑒于目前我國新能源車的產銷狀況,若想在三年后達到《發展規劃》中所述的目標,可謂任重而道遠。
為此,《發展規劃》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如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強化金融服務支撐、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等。
諸如,中央財政會安排資金,對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給予支持,并引導企業的投入力度;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汽車,并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給予補貼;還應該發揮政府采購的導向作用,逐步擴大公共機構采購新能源車的規模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