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如何才能既確保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又保證城市轉型期的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穩定?近年來,資源枯竭城市山東省棗莊市以保障淮河流域、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的大局為重,創造性提出“一箱油”的觀點,根據環境容量合理配置環境資源,采取多種措施,為城市發展和產業進步騰出了發展空間。以這一理念為指導,棗莊市綜合施策,采取了“防水、治水、用水、保水、管水”的水污染綜合治理模式,使區域水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棗莊市的成功探索值得各地學習和借鑒。
睡蓮弄清影,碧水繞浮萍。如今,當你沿著山東省棗莊市薛城沙河走上一程,你會發現,居民樓沿河鱗次櫛比,清澈平靜的水面上托起片片睡蓮、浮萍,一片綠意中嬌艷欲滴的白蓮格外奪目,不時幾只白鷺在水面拂過激起層層水暈,調皮的魚兒更是不時探出水面……
可當地百姓曾這樣描述沙河的過去:“原來這河叫‘薛焦排污溝’,只有3米寬的河道,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寸草不生,一到夏天還洪水泛濫”。
小沙河由昔日的“排污溝”變身今日的“景觀河”,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又一好去處,這主要歸功于棗莊市的水污染綜合治理。
近年來,山東省棗莊市以保障淮河流域、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的大局為重,創造性提出“一箱油”的發展理念,選擇了一條壯士斷腕、環保優先、用心養水、支撐大局的發展之路,摸索出了一個成效顯著的“防水、治水、用水、保水、管水”的水污染綜合治理模式。
今年3月,由環境保護部、監察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等部門的14名人員組成的國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考核組來到棗莊市,對山東省2008年實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年)》的情況進行考核。
在考核情況反饋會上,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充分肯定了棗莊市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認為棗莊市在創造性提出的“一箱油”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取得了經濟和環境雙贏的成效,他們的成功探索值得山東省及全國其他地市學習和借鑒。
“一箱油”理念帶動城市戰略轉型
如果把發展比作賽車,過去只要跑得快就行,不用問消耗了“幾箱油”,不計代價,不計消耗。而現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給“一箱油”,要想跑得好、跑得快,就必須騰出能耗空間和環境容量,上附加值高、規模大、稅收貢獻大的項目。
近年來,面臨煤炭資源瀕臨枯竭的現實,棗莊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城市轉型的戰略,確立了“一箱油”的發展理念。這種理念,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識,同時也融入到了環保工作中。
立足科學發展,棗莊市把有限的環境容量視作“一箱油”,采取強化領導、減少排放、等量置換等措施,盡可能節約這“一箱油”。
以水污染防治為重點,棗莊市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環保投入由2000年的不足5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24億元;對小水泥、小火電實施了“全國第一爆”,相繼關停污染嚴重的“土小”企業12家;大力推行節能降耗工作,2008年,120家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總量達120萬噸標準煤,萬元GDP能耗下降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
做到這一步還遠遠不夠。如何用好有限的“一箱油”,上馬能耗低、污染少、經濟社會效益高的好項目、大項目,努力促進環境與經濟的高度融合,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發展,才是最終目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