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水資源十分短缺。海水淡化作為一項重要的水資源增量技術,對優化用水結構,保障水資源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國海水淡化水成本比較高。因為成本高,一些海水淡化項目不運行,不虧;多運行,多虧。而一些自來水廠,多買一噸,就多虧一噸。海水淡化,成了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實在讓人覺得惋惜。
如何降低成本?不少人開出了藥方,增加政府補貼就是其中的一劑。應該來說,稅收本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對于像海水淡化一類系關民生福祉的事,財政支持一下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因此養成了慣性思維,動不動就要向財政要錢,這不是市場經濟所要求的。
實際上,對于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并非除政府補貼之外,就沒有別的招數。像河北唐山的曹妃甸,便走出了一條海水淡化循環經濟的好路子。海水淡化項目主要有兩個難點,一個是耗電,另一個就是分離出來的濃鹽水排放問題。曹妃甸利用上游電廠發電余熱為海水加溫;海水淡化后產生的濃鹽水,用來制鹽及其他化工產品。在循環經濟產業鏈條之下,這兩個問題基本上迎刃而解,既降低了成本,又延長其產業鏈,產生了綜合效益。
不循環,不經濟;循環起來,才經濟。如果沒有循環利用,將濃鹽水稀釋后直接排放到海里,既污染海洋水體,又浪費了資源。
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各種資源需求加大,不僅僅是水資源,其他資源也面臨短缺局面。因此,念好“循環經濟”這本經,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